5 延月居第2/3段
想着想着,流传的故事就合理了。
教谕大人的行为,无疑将延月居变成了松府一景。
古人日子过得缓慢,需要不断地刺激,找些兴奋点。他们不关心故事是否真实,更关心故事是否精彩。
至此,松江府内,想看教谕的书法,就去延月居。
文人们脸皮薄,看了半天,总要带点熏卤肉回去吧?味道会让他们再来光顾,什么下水之类的顾虑,因为教谕大人的拓印和冯体,早就没有了。
这样,每天的午饭时间刚过,熏肉就早早地卖完了,如果有人想晚上吃,还要提前一天定制。
惠娘现在赚了个盆满钵盈,其实也没有多少,十天十几两银子,不过她高兴着呢,并乐此不疲。
店内惠娘也好好装饰了一番,不满意那个旧屏风,找木匠做了板子,与肉铺隔开了,生熟分离。
按照她的意思,吃食要卖得好,这店面要整洁好看。
她本就是一个勤快的人。每天都是对店里打打扫扫,反复擦洗,打理得干干净净,与旁边脏乱的肉铺成了两个极端。
柳屠夫的猪不是天天杀,基本上三天一头猪,一天也就卖个六七十斤肉。
下货可是要天天进,基本上每天两套,同三就要去牲口市,买下货带回来卤制。
惠娘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撅着个小嘴,算盘不知道打了多少遍,不是怕算错,只是寻找这种钱袋入手的感觉,毕竟钱财都进了她这里,同三虽然也是感觉累,但也受到惠娘的感染,干劲十足。
惠娘本来想着每天多做几个猪头,同三不让,太累了,另外,做吃食的,尤其在松江府,味道总是有个阶段性特点,现在客人多,是因为味道新奇,等时间一长,大家适应了这个味道,客人就没有那么多了,不如来点饥饿营销,让人有点念想。
饶是如此,也有许多人家,做席面的时候,会订一些熏卤肉回去,平均下来,每天还是要做两套多下货。
同三的经验,做食品就要不断地改进味道,增加菜品,尤其他这种小店,一种口味容易让人厌烦。他也做好了准备,烧鸡、白斩鸡,烤鸭、盐水鸭等前世地方小吃,都可以试做,熟食店么,要有点熟食的样子。
每天下午惠娘都没有事情,两人就躲在牲口市的宅子那边,一天一样地做起来,让柳四夫妇得了不少口福,也学了不少手艺。
至于为何到牲口市这边,也是惠娘的主意,为了躲开柳屠夫两口子,不见是最好的方式。
接着中秋节,两口子商量了一下,延月居出了月饼,不是流行的五仁月饼,是那种酥皮现烤月饼。
有鲜肉的,也有咸肉和蛋黄的,蟹黄的要等秋天彻底凉下来再做。做法其实也很简单,柳家就是不缺猪油。
惠娘在前院收拾出一间厢房,同三将这里重新装饰了一番,做面点房。工具很简单,用砖垒了个土烤箱,木炭烤制,有股香气,现烤现卖。
惠娘也忙不过来了,八月十一,月饼刚开始卖,她辛苦打了一天的月饼,就不够卖了,光是这天,就买了三百个。于是,惠娘自己去牙行那边,买了两个丫鬟,那种粗使丫鬟,就是签了文书,买断她们六年的时间,这六年都在柳家做工,花了不到十两银子,都是北方人,黄河那边逃荒过来的。
她心善,见不得同三这样的身份,就签了那种类似做工的契约,管吃住,不能虐待,每年冬夏各两身衣裳,每月还有三钱的零花银。
小姑娘还小,做不了粗活,就是做个支使,也没给改名,都是原来的名字,粗重的活,还是同三两口子在做。
同三不见得自己的苦,落在别人身上,就将她们的家乡地址记下了,将来想回去,也有个方向,就是回不去了,也有个念想。
有了熏卤肉的衬托,鲜肉月饼一经推出,就有了轰动的效果,毕竟松江府里第一次尝到这个味道。来延月居定制的人不少,尤其大户人家,像王家,一订就是百十个,甚至一些酒楼都过来催货。
月饼的利润高得吓人,算下来,中秋节前后一共十天的时间,最多的时候,一天纯赚也要有二十几两银子,从早晨开始到晚上,就是连轴转。
同三两口子是忙活不下来的,不得已,请了四个短工,加了两个烤箱。
到了九月初,眼见着定制的人少了许多,此时,蟹肉蟹黄酥饼也紧跟上市了,延月居这把火,好歹延续下来。
此时,延月居的名气算是真正地打了出去。
蟹黄季还没过去,同三适时地推出了脱骨扒鸡、盐水鸭,又打了一波市场。
延月居的生意,就像钱塘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地不断涌来。
那些短工也学着延月居的样子,出去开些酥皮小店,他们虽然做不出延月居的味道,但也很好吃,惠娘也没有埋怨他们。
一天一样地做起来,让柳四夫妇得了不少口福,也学了不少手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