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姐夫第4/4段
再如香菇,鲜香菇与水发香菇味道真的不同,干香菇的味道,也会因为干制的过程,而不同,烤制越久,味道越差,那种完全经过日晒风干的味道最完美。
这些道理,都是厨师应该记得的。
这只是一个方法的介绍,同三要求徒弟们,对见到的食材都要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反复地品尝,不断地尝试使用不同的做法,来展示食材最应该呈现的味道。
惠娘跟在后面,也是对同三的渊博学识感到震撼,不过,她没有猜疑,当初那个逼仄少年,如何成为这样。
第三天,铁锅来了四口,刀具也来了两套,他的最终设想是每人一套。
同三紧接着就教那些徒弟垒土灶,土灶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很多种,这是他前世在乡间流动厨房那里见到的,并耐心地向厨师们请教过,现在自己垒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大火最好焦炭,木炭最次,火力不如木柴。木炭最好用作小火。
教徒弟们开锅,一个酒楼,大厅加八个包厢,至少要有八个火眼,即灶口,八口炒锅,炖锅、砂锅、铁锅等轮番使用,总之,即便是徒弟们外出做席面,也必须带着自己的炒锅。
然后如何使用这三把刀。
并说,以后你们这个草台班子,就对外用“三把刀”的招牌,徒弟们自然记下。
其实,从此以后,松江府的席面,只要说自己跟三把刀学过,就是金字招牌。所谓金字招牌,意味着雇主相信你可以办好席面,就像同三前世的资格认证一样。
第一批徒弟共十二个,八男四女,男的里面有两个小孩,十五六岁,剩下的都是中年人,领头的蒋孙二人为姑家表兄弟的关系,蒋大为孙徒弟舅舅家的孩子。
模样其实都不错,个子都不高,同三没有兴趣去看他们的性格之类,反正每天都是教点东西,教学相长么,自己也回味一下。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每天就一两个菜,或者说是一类菜,同三也讲不细,但至少可以琢磨。方法也简单,对食材进行辨味,如何预加工,什么制作方法才能将味道逼出,如何在菜品中组合口味。
简单讲,鳗鱼的制作,软兜(水浸)与响铃(油泼)都是方法,但很明显,响铃的制作要简单得多,口感也远不如软兜。
当然,同三不知道的是,徒弟们也私下里聚在一起下过咒,未经大家集体同意,所学不得传到外人,哪怕亲人也不行。这与同三的本意是相违背的。
初学时,徒弟们做的菜品的废品率是很高的,好在同三有些钱,也撑得住这些消耗。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三也不在意,徒弟们倒是觉得师傅对他们太好了。
蒋姓徒弟再次征询他的意见后,这些人将自己的亲人朋友叫来不少,陆陆续续也有个三十多个,也都是私底下起过咒的。
别说,这起咒还真的管用,至少十年内,三把刀没有正式授徒,不过在一侧偷学的并不忌讳。
人多了,显得很是热闹,惠娘也十分喜欢这种被尊重的气氛,那些女子,都比她大,见面也是称呼她为师娘。
更为重要的是,惠娘一下子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拉家带口的,只要惠娘或者延月居有事,他们都是随叫随到。
女徒弟多了几个,面点也加了进来,米粉粉皮、馒头、蛋糕甚至面包,也是一点点教授,普通款还是做得出来。
同三用加了猪油蜂蜜和碱面的面团来做面包和馒头,效果好得一塌糊涂。
惠娘全程在一旁看着,她也越来越喜欢同三的这种性格,温和、热情,耐心,对人极好,也感受了许多的安全感。
徒弟们能熟练做好四十多个菜之后,差不多就可以出徒了,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琢磨了,同三懂的也只有这些了。
当然,与前世严谨的培养比,只能是小儿科,在此世却是鹤立鸡群。
同三此时,也不怎么教了,装模作样,给他们布置了开发菜品的任务,指定了时令食材。
辨味,构思,例如带皮五花肉,烤制如何处理,炖制如何处理,作为主料和作为辅料,又怎么来用。
他也是一边喝茶,一边与众人讨论,自有徒弟们在实践。
经历这个阶段,在外做菜时,这些人的口碑也呈现出爆发的现象。
两个月后,三把刀终于出名了,找他们做席面的,档次越来越高,府衙中只要是官员请客,也不叫寻味阁和听雨轩了,都是让三把刀来做菜。
不久,柳家与徒弟们也都分别出了大事,他们的交往就淡了许多。
名分在!
他本来根据蒋徒弟的记载,详细地写一本教程,可是这些徒弟,大部分都不识几个字,也就作罢,不过也嘱咐蒋徒弟,以后可以照着记录多收徒,毕竟厨师讲究天赋,顶格的厨师,百里挑一。
最终,惠娘建议,二十天后,以每人每天两文钱收了这些人一共一两银子作为学费,然后解散厨师培训学校,她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徒弟们别总是觉得欠同三的。
作为师娘,惠娘给每人打了三把刀。也就不到三十两银子。
徒弟们家中大都品肯,能做的就是,每当有什么好的菜品,都会拿给同三夫妇品尝,惠娘吃了不少好菜品,徒弟们也认这个大方的小师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