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风起第1/3段
#
事情总是在变化的,胡家也是如此。
胡姐夫,柳屠从惠娘手中讨得的五十余亩田,都挂在他的名下。收上来的地租,遵照三七分成的惯例,他也会有不少进账。
说起来,他也是有私心的,柳家的钱财在惠娘手里,他能得到的只是惠娘对姐姐的小恩小惠;在柳屠手中,则不同了,他能得到的会更多,柳屠抢鸭绒生意,他是极力推动的。
话说,这也不应该叫抢,在他的认知中,柳家生意不在岳父手中,迟早是个祸患,谁知道将来同三会不会对柳家翻脸。读书人从来不把偷当作偷,只是窃而已。
平时,任何事都有大义作为支撑,这就是孔夫子删改春秋的原义。一开始,他也怀疑自己的动机,可是有了这个大义作为支撑,他自己也越来越信了,他也感叹,文教真的是个好东西,让自己能够道貌岸然地活着。
柳屠夫妇还真的是对他言听计从,做事干净利落。
成衣铺开业三天后,九月二十二的清晨,柳屠亲自提了一个钱箱,来到胡家,钱箱中封了二百两银子。买田,确切说,花了一千三百九十多两,从惠娘卧室中拿出的银子,还剩下近四百两,柳屠用一百五十两,开了成衣店,这几天,连定金带货款,他也收了近七百两。
给秀才女婿二百两,他觉得不多,在一个火烧两文钱的年代里,柳屠手中的现银有千余两,大致相当于百万身家了,这一切的到来,就在恍惚间。
若不是秀才女婿义正言辞地教导他,这羽绒成衣还真的就成了惠娘两口子的私产了,也是秀才的话语,才让柳屠第一次认识到,小囡夫妇的行为,是大不孝。
两百两纹银虽然不少,但对于此时的柳屠来讲,确实不多,表达一下对秀才女婿的感激之情。柳屠此时,感觉差不多到了人生的巅峰,钱财如流水般灌入柳家,现在一天的收入,比之前一个月都要多,一旬工夫,就能赚之前一年的,而自己又能掌控这一切。
多年以来,他仗着长子长孙的名分,占据着祖业,每天精打细算,就怕一不小心,家就败了。如今不同了,松江府最好的物件,他也有底气看一看。
这一切,都源自于秀才女婿的谋划,感激之情是无以复加的。
家国天下么,家事首先要摆平,胡秀才俨然是胡柳两家的主事人了。
他自然很坦然地收下这笔银子,下次乡试的费用也就有了,再也不用住那种简陋的旅社,可以租个小房子,安心备考,此次乡试落榜,谨言秀才总结了一下,旅社里人员嘈杂,让他无法静心是主因。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
##
文人就是文人,人以群分,他们在一起,讨论的做的都是大事。
所谓大事,必须是风雅事,青楼倒是其次,这些地方不会惹事,也花不了几个钱,总有人请他们去,很少让他们掏钱。严格地讲,大多数文人还是很自律的,不会过多地出现在青楼瓦肆,即便去了,也很少留宿之类。
毕竟风评对他们来讲,就是性命,尤其这些秀才举人,仕途还没有开始,不检点的生活,虽然可以留得风流名,但也会被世道所不齿。
文人的雅事就主要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自己的家事是禁忌,不可对外人讲,国事即郭事,也就是别人的家事,却是热衷的,这个可以随便讲,到处讲,以迎合天下事。
郭事就是地方的事,文人乃是一地之声望所系,惩恶扬善被他们看作是天降大任于己,毕竟每天都这样被说教,这样说教别人,时间长了,自己也就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胡姐夫算是起于寒微,自然也有这种情怀,而且更加的刻骨铭心。
胡谨言秀才平日里的应酬极多的,尤其这个金秋时节,丈人家里的事情,他只是动动嘴,自有柳屠夫妇来执行。
平日里,他是很忙的,早餐是不会在家中吃的,府衙旁边的听风阁,是听雨轩的早点铺子,一般来讲,像同三孙二这些人,都主动避开这个地方,毕竟来这里的都是文人和官府的书吏们,说白了,类似于同三前世的官方食堂,胡秀才有功名才可以在这里吃,人以群分,大家也是在这里联络一下感情。
中午和晚上,总有一个饭点,他是与友人在聚会中,有餐会,有文会,也有纯粹耍笑的青楼之约。
读书人,从来就是岁月静好,很快,事情出现了转机。
九月二十三中午,胡秀才应邀与文友集会,席间有人提及本县一位致仕高官家中私事,此高官颇好女色,除了十几房小妾之外,还养了大量的歌姬,说是大量,其实外人也无从知晓。毕竟高官致仕以后,自己很少与地方交流,凡事都是小辈在打理。
这些都是闲话,正式的话题是,高官的嫡孙跟他有同一爱好,喜欢蓄妾。
此时,很多农户将土地挂靠在高官的府上,以逃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