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逃走第1/2段
一路向北,沿着泗水河堤,之后过亳州、颍州,就到了河南地界,算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气陡然冰冷起来,南方的冷是阴冷,冻肉,而北方的冷是冻到骨头里的,这群南方人开始受不了了。
队伍此时,如同行走的僵尸群,不仅不唱歌,连话都懒得说,到了驿站就躺下睡了,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两个发烧的人,如此,队伍就又置办了几头驴子。
到了河南,变化的不仅是天气,还要道路。南直隶的路虽然泥泞,但好歹能走,而河南这边就不同了,很多官道被淹。
今年夏末黄河大水,淹了不少地方,河南的平原地带,水还没有落下,到处是沼泽,路没了。黄河下游,好多年前就已经夺淮入海,洛阳与开封那边都决堤了,河水冲刷着平原直接向南窜去,将整个河南布政司淹了个通透。
夺淮入海本身就是个笑话,淮河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入海口,也是在平原上到处乱窜,黄河一来,就夺了泗水的河道,先入长江。淮河和黄河水量的叠加,直接造成了河南南部和南直隶北部一片汪洋。
押解的队伍,本来要经过许州、开封然后向西到洛阳在陕州过黄河,如今这条路大都是黄泛区,虽然大水已经退去,路是不通了。
押差们一合计,就报请地方,使用备选路线。向西,沿着汝州,顺着南阳的边缘,从一条山区丘陵间的官道行进,以躲避河水的泛滥区。
其实这也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其实这条路线更近,不过山路绵延,危险系数比走平原大些。
看到此情形,同三此时,十分后悔听那押差的话,在南直隶没有逃走,现在再逃走,似乎机会不大了。逃走自然是容易的,但是逃走后的危险,处处可见。
这条官道上,挤满了灾民,很多山间的小谷地,到处是搭建的简易窝棚,而官道边的集镇上,更是人满为患。灾民们可怜,都在守望着,计算着返乡的日期。官家则是担心灾民流窜成匪,也是加大了赈灾的力度,各种生活用品,在官道上不断地调度,最多的是粮食,都由军士护送,一旦哄抢,格杀勿论。
沿路,也有不少地方挂着人头,阴森森的样子,也让押解队伍感受到了恐惧。犯人们的手枷早已褪去,被押差卖了铁,他们不怕这些人逃跑,跑了更好,他们正好可以回去交差,走脱犯人是重罪,但也重不到哪里,罚点银子就行了,也就十两的事,早就赚出来了。
此时,有的犯人还有点幸灾乐祸,毕竟自己的伙食有驿站供应,多少能垫垫肚子,而路边的灾民,多是面有菜色,每天巴巴地等待赈灾粮,路两边的野菜早就吃光了。
路过的市镇里多了人市,卖儿卖女也属正常,多年的光棍占了便宜,很少的钱就可以讨个媳妇,地主家的余粮不多,也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孩子。
越往北走,同三发现灾民的数量越少,南方养人是一方面,北门的流动性更大,很多人,为了生活,进了山区,山区虽然贫瘠,但多少有了生存下来的可能。
灾民很多,因灾成匪的情况也很多,地方官也在流民中招募一些青壮,组成军队,四下里巡逻,一旦有匪,也是立马剿灭。那些挂着的人头,就是最好的证据,大白天的那个惨烈,让这群人心生恐惧,游山玩水的心态没了,就像有了惯性一样,一路向北走,同三也在算计着日子,什么时候能到陕州府,他必须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
正月间,好不容易进入了伏牛山区,路被冻得硬了,再也没有那种泥泞的感觉,南方的薄棉鞋彻底不管用了,一会儿就冻透了,在集市上好歹买了些皮毛,裹在脚上,算是扛了过去。
此时再看看众人,从押差到犯人,都是裹得严严实实,像一个个大粽子,倒像些难民的样子。那个写着犯的罩衣,早已不能穿在外面了,都被裹在里面,也算是挡风遮雪的所在。
押差从沿途的驿站了解到,去年黄河大水,殃及最严重的就是洛阳开封,大批难民从洛阳向西,一路扫荡,进入关中。历史上都是这样,难民似乎喜欢在同一纬度上散开。
此时离春耕不远了,河水泛滥也过去了,也是难民回乡高峰时期,沿着陕州一路向东,大批难民东迁,毕竟回去可能还有地种,留在关中,真的成了流民,没了立身之本。
此时也是这条路上,最乱的时候。
越往北走,人越多。各个河谷,都可以看到沿途设下的粥棚,这个朝廷的动员能力还是很强的。
冬天里的大雪今年来的晚了一些,但有了开头,就没了结尾,没日没夜地下。
沿着伏牛山麓,大雪已经布满了山间地头,有的地方,一不小心,摔到路边,就有可能只露出个头,而且,越往北,风雪越大。都说瑞雪兆丰年,这年月,雨雪太多了,也不是好事,皇帝都下了罪己诏了。
到了陕州地界,差不多就是年后的最后一次大雪,毕竟都开春了,春打六九头,天气很快就会转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