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修堤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水流量最大的时候,沈海带着部分学子与陈立功四下里测试流量,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河道诸数据整理完毕。

  县城所在的平原上的河道,弯弯曲曲,河道很宽,去年的大水之后,最宽处,能有二三百米,这可是不少良田呀。

  卢氏的河工多,都是修过黄河的,经验丰富,邀请几位老河工,帮忙一起重新规划了河道,哪处该窄,哪处该宽,是否应该改道,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和讨论。

  很快,各个河段的在施工图纸就被沈海画了出来,老河工和学子们第一次见这种平面图,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有人都能看明白。

  接下来,学子们齐上阵,计算修堤所用的工时、石料、土方,涉及到从哪里取石,当然越靠近河道越好,远了,运输成本就会吃掉修河的钱。

  有些山是私人的,就要与人交涉,但取石的山都是石头山,没啥价值,也很好协调,遇到好说话的,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统计以后,修堤所用的人工、粮草、石材、工具都一一列出,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对河道进行分段,再包工,因为是征发徭役,如何提升工程质量和速度也是考虑的因素。人工是最复杂的,哪些需要抽夫,哪些需要付工钱,都要算计好。

  很多工作,付钱与不付钱,工期差距甚大,这个沈海需要反复斟酌,询问营造所内的工匠们,最终确定,石匠必须是给工钱的,但也是意思意思,毕竟没钱,木工就免了,毕竟用不到多少工,大部分木匠还要下河道做苦工。

  石匠也仅仅是那些凿石头的,垒石的也就免了。再有就是河工,这群人必须给工钱,而且不能低了。

  还好都是些加减乘除,这些学子们的算术水平,在县学里学到七月都能胜任,毕竟有老河工的指导,事半功倍,河工们也是分段的监工,沈海每人给了五两银子,让他们就待在河道上,考虑怎么修才好。

  计划么,就是要考虑在实际操作时的变化,根据计划适时调整应变,才是正道。

  学子与工匠是修堤必备的资源,没有他们一切免谈。

  其实早在董家河铁矿这边建成,沈海就开始准备修堤的物资了。在学子们开始计算之前,他就有个大概的数目。

  所有的物资,粮食与工具是大头,要保证上河的民工的工作效率,必须管饱饭。

  以往的自带干粮自带工具的征夫行为,在沈海这里不适用,毕竟他要修的是石堤,不是土堤,就需要大量的石料作业,必须管饱。

  董家河的钢水一出来,沈海就嘱咐铁匠,多打制铁锹、铁镐、铁钎、凿子等工具,这些在一开始就设计出来了。

  等修完河之后,这些东西也好回收,铁锹等以后收回来打铁锅,又是一笔收入,镐头和铁钎稍微过火就可以重新拿出去卖了,外县有的是人要,这些东西算是大宗货物,都是那些开山的人用,客户固定,稳赚不赔的。

  陈立功在那番谈话之后,将董家河矿山的地契转移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人身上,然后铁矿下的炼铁厂同样属于沈海,一开始就由陈家派陈立功的六叔七叔负责经营,没办法,这卢氏县里商人最有经验与门路的只能是他家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