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东隅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沈云听说后,就到中堂对沈海讲自己不想外嫁,沈海也只好作罢。

  沈云自从沈海给她买了生日礼物之后,也是喜欢粘着沈海,每次来送饭的时候,都在那里看着沈海吃完,她性子活泼,嘴巴也不闲着,说这说那,沈海把她当小孩子,经常夸奖她,话说,沈云很多事情,都很有见识。

  盛轩有个哥哥,盛怀,十四岁,明年就担起了家中的生意,而且学业也没有落下。沈海见过他们的父母,都是那种老实巴交的性子,也是寒门贵子。

  盛家的故事,是修堤副产品的典型例子,按照沈海的认知,大型工程必定带了相关产业的繁荣,铁矿和白糖,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个大发展。

  ###

  炸药的配制、保存和使用也是需要教的,营造所这边,沈海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标准,让这些文盲半文盲好好记下了;并很小心地严实了炸药的破坏力,他亲自埋炸药,将一间废弃的房屋炸掉,就是让大家按照流程来认真制备。

  硝石硫磺木炭焦炭,需要用银子采购,其中焦炭,向薛家赊账,毕竟薛家也在山西那边赊账。

  硫磺与硝石大部分是走私出来的,交易时,必须真金白银现付,沈海没钱,还是薛家垫付了一部分。

  薛家也不吃亏,源源不断地从杜关那边向灵宝输送私铁,盈利也会被冲抵一大部分。

  所以,实际上,李家薛家的付出,沈海都是用董家河的产出来抵账的,暂时他还没有银子来支付。

  秋天的卢氏,尽管李家掌握盐铁,但是铁胚生意,她家做的少得可怜,还不及薛家的零头。

  李家铁坯都是送往商南,数量自然比不上北面。不过,因为渡口店铺的存在,李二姐垄断了贺柯两家铁匠铺产出的工具,包括农具、刀具和木工工具,现在这些工具只要运到渡口的店铺中,就会被抢购一空的局面,利润比薛家不低,而最终的收益,李二姐这里比薛二还是要高一些。

  冬天的时候,董家河这边还接了一单给驻军打造兵器铠甲的买卖,自然是陈立言联系的官家的买卖,李家负责对接的,对这些军械,他们比较熟悉。

  其中有一项是专做铠甲片,为此,董家河那里专门弄了个畜力驱动的热轧机。

  钢条出来后,直接压制成钢片,再裁剪打磨,经过反复过火,基本上不用上锤,质量却好得一塌糊涂。

  边军也开始从陕府大量定制这种钢片,尤其宁武关、雁门关和偏关三关的守备将领,点名要,这种钢片有很大的强度和韧性,刀砍不断,箭也射不透,只能用锤砸,不像县衙那些鱼鳞甲,铁片一掰就能折叠过来。

  沈海看这些铠甲用处不大,就大部分回炉了。还用董家河产出的钢片,造了两身棉甲,薛家老大来试了以后,发现防护能力比关里的铠甲还要好许多,箭射不透,刀砍不破,回去也照着沈海的样子,做了七八十套,替换原来的鱼鳞甲和明光铠。

  棉甲轻快还保暖,尤其秋冬时分,卢氏的车队给每个伙计都配上棉甲的衬子,也遇到过几次匪寇,打斗的结果就是全胜,受伤的人也很少。

  当然,棉甲最好配上锁子甲,这样防护弓箭的效果更好,但是在陕府没有这个必要,车队遇到的都是软弓,压根穿不透棉甲。

  三关的守军没有棉甲的福利,他们依然使用鱼鳞甲,在与鞑子的对阵中,占了大便宜,重甲兵的阵亡率大幅度下降。

  当然陕府这边的官营所也不会告知他们,这些甲片是卢氏打造的,李家这边也不知道他们将钢片卖给了谁。

  鉴于买卖越来越大,贺家柯家的家主也是常驻董家河,并加大力度招收铁匠。

  李二姐成了大忙人,渡口有了店铺之后,她要忙着联系货源、运输,大部分时间待在陕府渡口那边,顶着夏日招人建设货仓,有了她这么拼命,货栈今秋就建好了,这样以来,卢氏的货物有了个好去处,她家的店铺就成了卢氏与外界商品交流的中转站。

  同时,李二姐也发现,渡口的货物更多,更便宜,李家杂货铺这时,真的成了杂货铺,从陕府运回来的货物,终于可以把她家那些空荡的铺子填满。

  她也没时间那么频繁跑去后宅转悠了,好在,她每次回来,都会给安青延和沈云带些小礼物,连厨娘母女也都有份,她还是那个爽利的性子。

  她再也不讨厌沈海了,也没空讨厌,毕竟眼不见心不烦,这期间光茅津渡就去了三次。

  今年,李家光凭货仓就能吃个大饱,更狠的是,这个女子,在渡口边,疯狂地买地,不断地扩大自己货仓的规模,为行商们提供吃住物流一体化服务。

  李家也正式分成了两部分,巡检带着本家在朱阳关向南发展,李二姐在县城里对着渡口向北用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