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凉州(5)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芬瘦削、敏捷、坚毅、精力充沛,惨烈的战争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他一如既往地自信、乐观、意气风发。在漫长的十月围城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一间斗室,每日伏于案上,分析排比各类情报资料,统筹调度军队粮草。战争结束后,他不顾凉州士民的反对,以隆重的礼节埋葬高淳军中战死的将士,并亲自主持了奠礼。这赢得了孙亚的感激,从此誓死效忠于这位年轻的节度使;他允许民众欢庆三日,举办了盛大的武艺比赛,来驱赶徘徊于凉州城内的悲凉情绪,毕竟,这是这座城五十年来第一次经历战争,这场战争几乎损耗了城中十分之三的人口。在紧张在战时状态,如此密集的死亡,让人们无法好好地告别。战争结束之后,死亡留下的缺失感开始蔓延,像游荡于大街小巷的幽灵。然而和平时代远未到来。

  外面的天早就变了。

  高太清的骑兵撞开长安城门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不仅仅意味着杀伤和死亡。还意味着维持帝国运转的那一套牢不可破的、习以为常的秩序,被击穿了——这打开了一些人的思路,他们发现不遵守既有规则就可以攫取利益,道德开始瓦解。全国各地崛起无数大大小小的武装,大大小小的武装之间互相厮杀、吞噬、兼并,战争席卷了帝国每一个角落,最偏远的村落也挖起了壕沟,死去的人永远死去,却并没有换来重启,人们不能从痛苦中习得真理——天下所有人都以盲目的、悲壮的姿态,投身战争这座巨大的绞肉机。

  剧烈的吞噬之后,崛起了几股大的军团,将天下分割成四五块。除高太清,幽州刺史公孙珣自称燕王,联合奚、契丹等,有骑兵五万、步兵二十万,盘踞辽东、河北北部,大有吞并河北全部的架势。徐州长史、驸马都尉吴宜泽拥太宗第九子高阳王为帝,号称三十万众,盘踞徐州、兖州一带。河东李贤,奉太宗第七子汾阳王为主,有众二十万。淮河以南以扬州萧昭最著,兵马十五万。

  唐芬将公孙珣等人名字一一钉在地图上,指示给众人,道:“公孙珣出身辽东公孙氏,其母精明强干,善于经营,是个极有头脑的女子,倒不见得会支持他争夺天下,但公孙珣年轻气盛,早年求学京城,借文官势力杀宦官曹节,闹得人仰马翻,是个极乐于承危邀幸的人,恐怕不甘心做一方诸侯。驸马都尉吴宜泽尚太宗长女永宁长公主,出身淮南名宦世家吴氏,吏治练达,长于治民,却不是舞刀弄枪之辈。河东李贤,乃是河东大儒李绩后人,本是汾阳王师傅,举汾阳王起兵,文人造反,不得了啊。如今太宗之子唯有汾阳王、高阳王尚在,汾阳王居长,高阳王是嫡出,凉州何去何从?还需斟酌。淮南草寇萧昭等人,不过是拥兵自保之徒。只是凉州兵马现有不到七万,孙亚部三万,吴昊部三万,也只能凑足十三万人,得考虑。”

  徐谦笑道:“主帅这一席话,等于简单明了把问题推进到了下一层。依我看,公孙珣虽然名震河北,不过也是借他母亲经商的人脉,然商人重利,没钱赚的事他们不干。一旦失利,或者崛起更强大的势力,那些人定会弃他而去。另外,驸马都尉吴宜泽虽然不谙军务,其妻永宁长公主却是大周一等一的奇女子,三十万众的军队,想必全仰仗长公主的经营谋划。”

  唐芬点头微笑,看到吴昊独自端坐,凝神不语,在这个狭小的房间显得格格不入,便问道:“我们的沙漠之狐,名震陇右的吴将军,可有话讲?”

  吴昊显然一惊,这才看到一屋子五六个人都看着自己,唐芬那双秀美的眼睛向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此时,吴昊却觉得深不可测。他简短地答到:“我只是一名战将,谋略非我所长,并无什么话讲。”

  唐芬笑道:“吴将军谦虚,在我这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位无论资历高低、职位大小,一直是畅所欲言。”

  吴昊只是略欠一欠身子,仍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唐芬笑笑,转而问道:“孙将军一直若有所思,不妨说出来听听?”

  孙亚离席道:“末将以为,其一,凉州的兵力相比来说并不算劣势,俗话说,一个老兵敌十个新兵,经历过大战役锻炼的军队,其战斗力远非徐州、淮南的士兵可比。这么算,可与凉州抗衡的,只有高太清和幽州公孙珣。公孙珣距离还远,目前是高太清的问题。高太清为人机敏狡诈,用兵如神,当今世上恐怕少有人可以与他抗衡。但他短于用人,为人猜忌残忍,帐下大将多被屠戮,所亲信的只有亲戚子侄,这也是他拿下长安、洛阳之后迟迟不能继续推进的原因。其二,河东位于关中与河南之间,风陵渡、龙门可西进关中,直冲长安;轵关、河阳桥可南下击洛阳,可以有效牵制高太清兵力。我以为,当联合李贤,吞灭高太清,最后着手收拾公孙珣。还请主帅裁夺。”

  唐芬抚掌大笑:“善!就这么办!”

 &ems话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