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太原(3)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在交城的大火照亮整个汾河河谷时,驻扎于军营西北方向的契丹人营地发生了兵变。公孙珣和契丹、奚人两个部落议定了各项事宜,便派行军参军张英监管两个部落的整改事务。那张英为人古板峭直,性情急躁,虽然无大本事,但难得对公孙珣一片忠心,因此便被安插到契丹人部落。契丹人行军打仗,从来不立营寨,只设预警和巡逻,遇敌上马就逃,因此张英要求两个部落的人整日整日地挖堑壕、树鹿砦时,众人都不以为然:这样若有敌人来犯,虽然他们进不来,我们也冲不出去。张英只是眼一瞪,刀一横,道:“你是要公然违抗燕王的意思?”

  头人们被当头一棒打得有点懵,只唯唯道:“岂敢岂敢。只是这件事是否还可以商量商量?”

  张英便急了,满脸溅朱,道:“你的意思就是对燕王阴奉阳违?”

  诸位头人自然不敢与他争强,但帐下的胡兵们都义愤填膺起来,且公孙珣答应的马匹迟迟不到,却急吼吼要收编,派这样一个人作践他们上下,都按捺不住怒火。按捺到第三天,张英因一小卒大动肝火,命人当众捶打。众人都怒了,拿着铁锹斧头围了过来,张英见气氛不对,厉声喝道:“你们想干什么?你们想造反?!”

  为首的一个胡兵一铁锹杵在张英胸口,他竟然没躲,显然是吓呆了,胸前顿时一片殷红。他吃力地,仍然用那副傲慢的语气,道:“燕王不会饶了你们的!”这一下彻底激怒了胡兵们,他们拿着铁锹、斧头等纷纷向张英捶去。

  几个头人站在远处,等张英已经被剁成肉酱才慢慢踱来,此时众人已经冷静下来了。几个头人命令找一张床板,抬着张英的尸体到公孙珣大帐前请罪。头人们向公孙珣解释了一通事情原委,难免添油加醋一番,公孙珣命审配执笔记录,让诸位签字、画押,完毕。此时传来程普的急报,已克交城,公孙珣大喜,将头人们晾在一边,与审配、吕范等人商议交城情况,赞叹程普做事稳妥,几人计议了半日,给程普复书,命他好生坚守交城。复又派人去看望韩当的伤情,韩当被送来那天,已经意识不清,这两日又连续高烧,恐怕难保。公孙珣惆怅叹惋了一阵,命医官好生看顾,一有情况马上上报。复又有前线士兵来报,高云命人在阵前挑战,公孙珣传口令:固守营寨,耗他。公孙大娘来信,几日前的大雨冲垮了从井陉至榆次的道路,五千匹马不得不另外取道,恐怕会迟些日子才能到榆次。公孙珣斟酌了一下,想起前几日的失马之事,回书叮嘱老母,路线改了,路上的安全也要事先打探好,可随时复书与儿,届时派兵护送马匹。此时,头人们已经站了半天,以为可以得空汇报一下张英之事,恰好又有公孙范来信,已经拿下天井关。公孙珣又与几人计议,等到他终于将林林总总的事务处理完,方抬头看那几名头人,没有反驳,没有质问,只是命吕范筹办葬礼,给张英以高规格的殡葬。没有让几位头人落座,更没有让他们回去之意。几个头人就尴尬在原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气氛变得冷漠而压抑。

  他们等了两天,不见处罚,也不见宽慰。几个头人心下明白,公孙珣这是要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再交出更多主权,只是适逢胡人将士众怒之下,他不好马上拉下脸而已。他们悄悄命令营中将士一一依照张英生前的要求,挖堑壕,树鹿砦,拉警戒,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缓和他们和主帅之间的尴尬气氛。

  他们没等到公孙珣态度的缓和。在头人们开始认真监督士兵们挖壕沟的第一天晚上,军中上下都累得浑身瘫软,动弹不得。头人们特地允许将士们饮酒解乏。当晚,一伙人从四面八方冲入营盘,对醉醺醺的众人一顿砍杀,只一刻钟的功夫,五千人全部成了刀下鬼。从他们冲进来的方向和行动速度来看,他们对此处了然于胸,甚至每个帐篷的位置、里面分别住了几个人、住了都是谁,他们都清清楚楚。整个行动干净利索,拴在棚里的马还安安静静拴着,火把还静悄悄燃着,酒壶还端端正正放着,连桌子都又与几人计议,等到他终于将林林总总的事务处理完,方抬头看那几名头人,没有反驳,没有质问,只是命吕范筹办葬礼,给张英以高规格的殡葬。没有让几位头人落座,更没有让他们回去之意。几个头人就尴尬在原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气氛变得冷漠而压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