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太原(5)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高霄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在永宁公主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后,他就马上决定投降了。他认真琢磨了一下,永宁公主刚毅果敢,对高太清恨之入骨,此时投降给她,不知会不会反而招来杀身之祸;河东崔展乃一个书生,投降崔展实在丢人,而且不远的将来崔展倒台,他高霄这双宝贵的膝盖不知道还要去跪谁。幽州倒是兵马强壮,可是太原之战,公孙珣莫名其妙就跑了,可见是个怂蛋,定然不是永宁公主的对手。如此思来想去,只有长安唐芬可堪托付,且唐芬处有朔方旧将孙亚,有熟人好办事。唐芬雄才大略,以后若能一统天下,凭着高霄的从龙之功,不愁做个富贵王爷。高霄考虑周全之后,便命人写降书。

  洛阳守将贺心泰,一个忠耿干练的朔方老将,执意反对投降,气得破口大骂。自前朝起,洛阳就是全国转运中心,洛阳周边有几个大仓,所存储粮食可支军队十年之用,洛阳守军十五万人,虽然不及永宁公主之半,但守洛阳城绰绰有余。

  高霄不听,贺心泰骂他也不恼。贺心泰的年龄足以做他爹了,他只是派人给贺心泰送了六个歌女,让他在家养病,算是搁置了这场争议。另派人西入长安纳降书,为表诚意,还让信使带上了洛阳全部人口账册、驻军人数、将领名字和驻地部署,以及军令口号,乞求唐芬尽快出兵。唐芬得到书信,展示给众位将领看,笑道:“早已耳闻高太清几个儿子都是草包,没想到竟然如此草包。”

  洛阳的守军,是朔方军仅存的最大一部,有贺心泰、王荣等朔方宿将,且因为当初田崇卿主动献城,洛阳至今还没遭受过兵灾,城池宫阙完好如初,有兵甲十万,粟支十年,高霄急吼吼地投降,虽然摆出这么诚恳的态度,却也不能不让人生疑。唐芬不忙,他要等永宁公主在洛阳磕崩了牙齿再说。

  田崇卿率领百官上书,请唐芬登基,盛赞唐芬“扫除逆党,解黎元于倒悬;廓清天下,成文武之大治”,田崇卿主宰天下文坛二十余年,这篇劝进表用尽毕生才华,写得花团锦簇。对此,唐芬只有一个词,“肉麻”。百余封劝进表被扔在一边。几日之后,田崇卿又写了一封更加肉麻的,将唐芬与汉武帝、唐太宗相比,“运筹帷幄,雄姿英发”,“汉武略输文采,唐宗稍逊风骚”。唐芬笑而不语。第三次上表,田崇卿甚至率百官拟定了登基仪式和流程,发动长安城中百姓,上书劝进多达三万余人,唐芬终于点头同意。

  七月十七日,唐芬在长安太极宫太极殿登基,建国号凉,年号咸庆。给吴昊送去太原王的玺符印绶,给崔展的则只是静乐侯,全然不提汾阳王。

  经历五个月的围城,太原城中一片颓败,十分之三四的人死于战争、饥饿、疾病。现在正是盛夏酷暑时,尸体必须马上下葬,不然会迅速引起更可怕的瘟疫。崔展已经五十岁高龄了,须发花白,身体瘦削,亲自冒着酷暑带大家一起搬运尸体,挖掘墓园,足足忙活了七八天,才将城里城外数万具尸首安顿好。所幸吴昊并无托大的迹象,这几天他率领士兵帮忙疏通太原城中的积水,修葺房屋,修补城墙,疏浚护城河,任劳任怨,太原城的百姓迅速接纳了这支军队。崔展也渐渐打消了疑虑——围城时期,崔展收到吴昊的射书,得知他率领军队来援助太原,心下不安,担心他是和公孙珣一样是趁乱打劫;后来几次行动吴昊一方都紧密配合、毫无推脱观望之意,尽管在太原城外缺衣少食。吴昊的军队行踪隐秘、作战勇猛,他们潜伏于太原的深山大壑中,设连环计引起高云和公孙珣之间的争斗,重围之下的太原城得以缓了口气,居民甚至可以出城砍柴。公孙珣悄无声息地撤走的当天晚上,吴昊设法给城中送信,告诉公孙珣已经撤走,可以计划反攻高云了,消息准确及时,而高云则是在十天之后才醒悟,崔展不由得不佩服吴昊的侦查能力。崔展逐渐对这位名震陇右的少年将领心生佩服。只是,吴昊如此尽心,是为了什么?他毕竟是唐芬派来的,也或许就是唐芬楔入河东的一枚钉子?

  半个月后,太原街道与房屋重新恢复干燥、清爽、整洁,除了墙上修补的新砖、新铺的屋顶无声地诉说着此处曾经历的战火。成千上万的饥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入太原城,在热量充沛的酷暑,万物生长,生意盎然,而他们的胃像破旧的窗纸,在风中呼啦啦地卷来卷去。但城中一粒粮食也没有。崔展聚集太原的土豪们,要求每户出一万石粮食以赈济饥民。河东衣冠昌盛,遍布名门右族,像大家族崔氏、杨氏,族人上万,田产绵延上千顷,皇帝都很难从他们嘴里掏食,更别说崔展一个小小的太原长史。

  战乱时期,饥民就是个无底洞,没必要浪费粮食,土豪们坚持不让。这场争论从早到晚,持续了三天,仍旧没有结果。

  第四天傍晚,双方仍僵持不下,崔展被大家族们视作叛徒,群起而攻之,他感到筋疲力尽、孤立无援。院子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吴昊带着一队兵闯进屋子,整个院子被团团包围。他一进屋,房中的空气倏然凝结,他将手中的刀拍在桌子上,说:“崔长史所做,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诸位饱读经典,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何还要纠缠?如此下去,我们只能做一次恶人了。愿意合作的就留下,写书与家中,什么时候送来粮食,你们什么时候可以走出这间房子。”他的语调平稳、冷静,带着无可反驳的坚定。

  崔展出身河东崔氏大族,崔氏家确及时,而高云则是在十天之后才醒悟,崔展不由得不佩服吴昊的侦查能力。崔展逐渐对这位名震陇右的少年将领心生佩服。只是,吴昊如此尽心,是为了什么?他毕竟是唐芬派来的,也或许就是唐芬楔入河东的一枚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