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太原(7)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樊家乃当地土豪,田宅房屋数百顷,家口上千人,战乱一开始就在庄园外面修壕沟、立栅栏,锻造刀剑,训练武士。王果的士兵去村中抢掠粮食,遇到这种全副武装的土豪都是绕道走,只烧杀那些没有武备的普通老百姓的村庄,村民们被杀被抓之后,樊家家兵趁乱侵占百姓房屋,看来崔展所言不虚。吴昊听完村民的控诉,不发一言,转而吩咐李小牛,军队可暂时不要开拔,在朔州多呆几日。宁清是他亲自提拔的地方官,他要看一看宁清怎么处理。

  这就比较棘手了。一是宁清不知道吴昊什么用意,要将此事做到什么程度;二是这樊家在当地势力极大,不止是朔州城中有子侄为官,太原官署中也有姻亲,更别说门生故吏这一层裙带了,无怪乎百姓找县官喊冤,县官要和稀泥了;三是战乱之下,州城尚且自顾不暇,更别说遍布于乡野山川的大小村庄,被屠灭者不计其数,土豪大户们趁机扩张侵占田产,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对大多数地方官来说,反正也无人耕种,大户们要侵占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怎么偏偏给他遇到了这种事。而吴昊当真打算在朔州呆着了,连太原的文书都是快马送来处理。宁清不禁焦躁起来。晚饭后与妻子独坐,犹长吁短叹。窦氏问他何事忧愁,他遂将樊氏侵占民田这件事说了一遍。

  窦英听完,反而笑着对丈夫道:“恭喜贺喜,宁大人遇到了一个好机会。”

  宁清不解,道:“此话怎讲?”

  窦英道:“你只管放手去做,这位吴元帅定然会助你到底。”

  宁清道:“何以见得?”

  窦英道:“你还不解?如今大争之世,军书如雪,吴元帅日理万机,却突然决定守在这个边隅小城,看你如何处理几个小民的一点家产纠纷,说明什么?他重视这件事。凡是想升迁的,最怕没事做,最最怕做了事出了力但领导看不到。有这么一件事,还有吴元帅这么大的官盯着,怎么说不是好机会?至于樊家,现在是乱世,做官的不如带兵的。况且樊家父辈最大也不过朔州太守,河东大族比比皆是,他家这家底儿连三流门阀都算不上,何必怕他!”

  宁清大喜,遂问道:“那此事也要做得有理有据,要服众才是。可这件事怎么有理有据?”

  窦英道:“这个不难。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去做。”

  次日宁清起了个大早,到朔州官署户曹调出平鲁乡韩庄的赋税名册,点齐刘伯等人名姓,与名册所记人名、户口、田宅数量一一核对讫了。即命人备马下乡。据刘伯描述,刘伯田头的大柳树下有祖坟一座,上刻有父、祖、以及刘伯、刘伯妻子儿女的姓名可作证。除了刘伯之外,另有三个村民田头有祖坟碑刻可证。当天下午,宁清带着村民、名册、墓碑拓片、村民证词等,到平鲁县衙,传唤樊氏家主樊升。那县官与樊升见人证物证俱在,无可辩驳,当下变了脸,堆下笑来,将侵占韩庄的土地全部吐出。那县官本是五十多岁才中进士,被安排在边隅小城做县令,基本升迁无望的人,这又被长官当场揪住了辫子,惶恐得无以复加,因此对刘伯等流民格外上心,樊氏因勾结县官,欺压百姓、侵吞民田,按律应杖责八十,所侵吞土地宅院如数退回、家产没收充公。县官徇私枉法、践踏国典,革职。

  案子很顺利,宁清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他留下几个吏员丈量土地,就回朔州城了,抵达已经是晚上,他先到家中向妻子述职,第二天再向吴昊回禀。窦英听了全程,笑道:“三分圆满,夫君这才做了一分。如此只能算无功无过,能保住官位,想往上走还得行险招。”

  宁清疑惑:“如此还不够吗?”

  窦英笑道:“那樊氏所侵占定然不止韩庄一村,倘若其他村庄流亡村民闻讯回乡讨回土地,这案子你是办还是不办?不办定然不行,但如此零零碎碎地办也不行,只显得你不能一次性办漂亮。你只有趁着第一次有吴元帅坐镇,一撸到底,让他把侵吞的土地全部吐出来,给朔州其他大户树个典范,才能杜绝后患。再者,如果你不做主全撸出来,大户们存在侥幸心理侵占也罢了,倘若大户们为了防止村民回来讨要土地,反而假扮流兵杀了村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往日协助邓太守处理民务,没少见亲兄弟之间为一间茅屋、一棵树、一袋麦子大打出手的案子,这可是一个村上百顷土地,定然不缺铤而走险之徒。你可以盯着平鲁一乡,但你顾得上朔方十八乡的所有沟沟壑壑吗?你能天天盯着吗?如此看来,你好心办案反而把流亡百姓置之于死地。因此我说你只算无功无过。”

  经窦英这一分析,宁清舒爽了一天的心情突然又蔫了。原打算要第二天找吴都督好好自夸一番,现在决然没这份心了。窦英见他垂头丧气,笑道:“当然,一撸到底的打击面太广、工作量太大,也不是今日一天能做完的。今天开了个好头,你写好奏报,将这件案子原原本本上报给吴元帅,看他意思要不要继续追查,他若是个干大事的人,见了你的奏章定然大喜,这下夫君就不愁升迁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