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稷山(9)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阳再次照临稷山县时,薛平这才来得及好好地端详这座小城,它背山靠水,原本是个极其秀美的小城,如今只剩下焚毁的房子,受伤的百姓,啼哭的孩子。十天前他率两千人开进这座小城,经历了魔鬼一样的攻击,一度做了必死的准备,濒死时迸发出的强大的意志力,几乎提前燃尽了余生所有能量,但他们居然挺过来了。

  然而胜利的喜悦不属于他们,胜利不属于这场战争中的任何一个人。他带来的两千士兵,只活下来三百二十一人;吴昊率领三万士兵,死了八千余人;他们很多人都是颠沛流离的流民,刚刚在河东立足,怀揣着对这一方土地的热爱,投身于保卫战争。他们自丧乱以来,还没来得及踏踏实实睡上一觉,就永远长眠于这片土地上。

  这座小城中原有七千多百姓,受伤、战死了一千多人,死去的人已经永远死去,在亲人的生命中留下永远的空缺,而侥幸活下来的人,留下了一生的残疾、噩梦和创痛。

  吴昊与士兵们一道打扫战场,将战死的士兵们一一抬出来,安葬在稷山之下。包括徐谦的士兵,也全部收拢了尸体,另起坟墓,一并安葬。这一战俘虏了将近两万人,见吴昊对士兵们如此用心,倒是都感佩起来。

  两万士兵中除了部分是龙门的民兵,大多数是徐谦在关中临时征发的百姓。许久没有听到这么密集的乡音,却是来自战场上的俘虏,李小牛心情复杂,他一向稚嫩的的脸上笼了一层沉重的神色。像当初邱开在敦煌的小饭馆中接待他们一行人一样,李小牛去看望那些俘虏,一一询问他们的名字、家乡、家中情形。但他这么做,与其说是邱开言传身教给他的影响,不如说是出于思乡之情。

  李小牛知道,遥远的故园早已经荒芜,父母的骨殖被野草吞没,轻快的少年时光因那次惨烈的屠杀戛然而止,他才十七岁,灵魂深处已经充塞了凄凉和悲哀,伤痕累累,无处归依,无法告慰——但现在不能哭。

  他宣布吴昊的决定,所有俘虏愿意回乡者,发放路上所需干粮;愿意留下者可以留下;留下者,愿意从军者到李小牛处登记造册,不愿从军者到薛平处登记,届时会分配土地、宅院。

  吴昊做出决定的那天晚上,德峰先生问他:为何放他们回去?

  可以想见的是,他们回去之后,会马上又被徐谦抓起来,再次攻打河东,岂不是反倒帮了徐谦。的确,这些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人,原本就是比没上过战场的普通百姓更为优质的兵源,里长们早就在村口埋伏了人手等他们回去。吴昊没有回答德峰先生的话,他走到门口,夜空如洗,远远传来一线断断续续的歌声,是一群老兵的吟唱,哀切、哽咽、绵长、不绝如缕,歌声穿过伤兵的哀嚎、绕过马蹄踏过青石地板的哒哒声、绕过尖利的号角声、穿过噼里啪啦燃烧的篝火,绵延婉转于稷山县上空,他们在想念母亲。

  吴昊眼中有光,他转过头看着德峰先生道:“我们为什么而战?”

  德峰先生明白了。

  俘虏们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在如此境地,还有选择的权利。有五六千人愿意留下来跟随吴昊,剩下要回乡的一万多俘虏,每人分十张饼,两双草鞋,几乎掏空了吴昊原本不多的军粮。安排好之后,吴昊率领李小牛、薛平等人,亲自出城送俘虏们回乡,目送他们消失于平林之外。德峰先生拄着拐杖站在吴昊旁边,道:“老夫活了八十五岁,自以为也见过一些人物,但像吴元帅这等胸襟气度的人,老夫是第一次见。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各自称王称霸,却没有一个人低眉向下,吊问黎民。有只有吴元帅一人。”

  吴昊心中一动,向德峰先生致意道:“先生过奖了。”

  德峰先生道:“天下苍生的重担在你身上,元帅要担起来,不要止步于河东一隅。”

  他这一句话,声音不大,语调平稳,甚至站在旁边的李小牛等人完全没有注意到,对吴昊却如雷霆一般,振醒了他的灵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