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龙隐.大乘山水月寺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6.3【大乘山水月寺】

  罗汉桥是山区常见的那种老石桥。过桥,有一条朝山古道。沿龙隐溪谷而上南面的卧龙坡,一直爬到龙隐山顶。路少有人至,早埋在草丛藤蔓中。翻过龙隐,下北绵寻龙坡至山脚,就到茗山县车岭镇了。

  屏羌江两岸,沟壑纵横,自古多桥。开山取石,垒石为桥。石条只作简单处理,并无更多雕饰。留意一点,还能看见糯米浆和石灰调和的粘痕。桥比较单薄,长不足两丈,宽容三四人并肩。单拱,半圆。溪水涣涣,穿拱而过。水中倒影,成就另一个半圆。两圆相接,宛若一轮明月蒸腾水上。桥头可望龙隐。山如金刚,头顶青天,脚踩卧龙。一桥如罗汉,打禅思静,看古桥流水,听明月溪声,一应美色尽收双耳两目。

  茗山。龙隐。古桥。溪水潺潺,古道蜿蜒,杂花生树。要不是心里的那点小心思,蓝守玉真想赋诗一首。

  小心思在一行桥铭。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淋,字迹亦可辨认:“宣德七年冬至日大乘山水月寺应文奉缘鼎建。”

  怎么冒出个大乘山来?明明叫龙隐山的。

  遂想到茗山地方志办朋友提供资料一事。打开数据流量查看邮件。朋友已将邮件发至。朋友的邮件提示龙隐山有关宗教文化背景。

  从唐始至宋元,龙隐佛道两家香火均旺。高杨二土司为争夺信徒,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明正统二年,杨土司挫败高土司,气势汹汹来大乘山。得势的杨土司信奉长生不老。正统二年到万历前后,山上多炼丹炉。万历时,杨土司倚仗朝廷信任,满足现状。高土司后人卧薪尝胆,养膘蓄肥,又跟杨土司在大乘山摆了场终极对决,双方参与械斗的僧人和道士死伤数百。江南的皇都发怒,叫盆地的藩王把山给封了。朋友提供的资料在蓝守玉看来,并不算啥隐秘。他需要搜寻更多不为人知的线索。比如,大乘山为何方神山,水月寺又是咋回事。

  又拨了那朋友电话。他并未告知发现了石桥,只是请朋友再帮看看一下,茗山历史上有没有叫“大乘山”和“水月寺”的。朋友回复,这话题涉及佛传学术,向他推荐西康学院的朋友,一个藏汉文化专家,拿政府突出贡献津贴,手头有很多老版地方文献,理论上是可以查阅到大乘山和水月寺的相关信息。令他纳闷的是,“大乘山”“水月寺”那个叫应文的僧人,舍近求远来龙隐干啥?方圆几十里内老峨、二峨、蒙山,都比龙隐名气大。老峨、二峨远些,两山和蒙山一样,名字在隋唐时就已固定。为何独余龙隐被淹没?

  眼前的石桥就在龙隐南麓。这样想着,疑问更大了,莫非龙隐山之前不叫此名?若如此,明以前山里应有过一座叫“水月寺”的庙,否则解释不通。从来都是求佛的香客,修桥补路,做善事,捐功德。罗汉桥,竟然颠倒过来由僧人发起。真实古风盎然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