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董卓乱政朝野动荡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陶谦心里自然高兴,不费吹飞之力就把琅邪国给解决了。心想张蓬无非就是想要点好处,当琅邪国国相,于是又举荐朝廷张蓬为琅邪国国相。

  这要是在大汉威严还在之时,陶谦这样做朝廷肯定会暴揍他一顿,但是现在大汉自身难保,董卓要的就是安抚诸侯安心,这总无关痛痒的事情,大笔一挥就准奏了。

  陶谦是很懂得形式的抓住机遇的,诸侯反董也联络他了,只是自己家里一大滩事情都没整完,所以拒绝出兵反董。

  孔融就差远了,家里黄巾军闹得很凶,一部分县都还被黄巾军占领,自己却带着兵力去参加反动联盟,结果五年就被逐出北海国回去当闲臣去了,失去了诸侯资格。

  ……

  各诸侯蠢蠢欲动,陶谦看着徐州五郡国掌控在手,于是要各郡出兵三千人,加上自己五千丹杨兵两万人马出兵平定彭城国。接着趁豫州刺史孔抽出兵会盟反董联盟与陈圭里应外合占领豫州沛国。

  其实反董联盟不止十八路诸侯,最少也有二十多个,在进攻洛阳董卓时各怀鬼胎,开始频频失败,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于是内部就开始狗咬狗,首先兖州刺史刘岱杀死了东郡太守桥瑁,让王肱任东郡太守,这是后话。

  各诸侯都去会盟反董联盟了,青州刺史焦合、北海国孔融也去了,自家后院起火被黄巾军搞得乌烟瘴气,北海的夷安被黄巾军占领,张蓬派人攻打夷安顺便占领夷安,加上之前五县,北海国张蓬控制了6县。

  此时张蓬获得陶谦举荐为琅邪国国相,陶谦征调的三千兵也回到莒县。自己终于也有一方诸侯外壳了。

  张蓬举荐李进为琅邪国中尉,并封为辅国将军率领一万人出兵青州齐国,此时青州刺史治所临淄内忧外患,李进打退了黄巾军,赶跑了他们,各县均开门迎接李进。

  青州刺史焦合只图虚名不顾百姓疾苦,李进拿下齐国琅邪国派了不少文官治理各县,大力推行军屯、民屯、商屯。获得战马三千匹加快了李进军队的移动速度,对于剿灭叛军极为有利。

  齐国仅有六县,但是刺史部州府在临淄,加上六县均是富饶之地,各种军用和生活配套设施极为齐全。青州刺史不好好守护基业四处瞎跑,焦合难怪是第一批被淘汰退出诸侯争霸之列的豪强。

  正是张蓬的策略符合齐国本土士族豪门目前需求安定又没有损害自身利益,齐国从士族豪门到平民百姓都很支持。

  初平元年(190年)十一月,齐国大致安置好了,军政都安排妥当,如今张蓬领琅邪国国相一职,实权管理整个齐国六县、北海国六县、东莱郡六县,琅邪国12县(开阳臧霸占据),共三十个县,大多都是粮食大县,富饶之地,除了名望外,实力在各路诸侯中等水平了。

  张蓬让主薄书信一封给公孙瓒结盟,就说平分青州平原郡、乐安国、济南国归属公孙瓒。齐国、北海国、东莱郡归我张蓬。合力攻打兖州,张蓬只要泰山郡。

  由于势力单薄请求派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率领大军前来齐国会盟共同讨伐。

  张蓬思来想去,公孙瓒要是日后战死了,留在中原、青州人马自然就会归服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孙瓒部分人马。因为公孙瓒是所有诸侯比较大方的而且很豪气。

  从公孙瓒杀死刘虞之后,加上性格缺陷、选拔人才注重身份高低来安排官位,就已经注定其作死的下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