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节 有想法了第2/3段
虽然东海林把绝大部分的惊喜感分给了自己。弄得自己有点惊喜过度。
但作为一个公司老总,李总没有把送出去的东西收回的习惯。
甩出一打文件,交给东海林后,就挥手让他出去!
至于那辆车是卖,是砸,都不管他的事了。
让东海林赶紧消失。
他这是惊喜他妈给惊喜开门,惊喜到家了!
东海林眉毛一扬,没说什么!赶紧去按照李总的话,到停车场认车。
也挺好认!跟他的新车,款式一样,只不过是灰色车身而已,车牌都上好了。就等东海林签好李总丢过来的文件,在送去车管局就行了。
=
早知道这样,自己还买什么车?
东海林带着这样无奈的想法,回到了录音室。
操作台上居然有一份任务书!还有李总的签名!得了,这是拿了好处,就得干活的意思呗!
东海林翻了翻,直接乐了:一、给“七月少女”弄张专辑(此为主要任务);二、在两个月内,从公司的歌手里,挑出合适的两到三人(或组合),制作至少一张迷你专辑(不少于三首歌),及两张单曲。
掐指这么一算,可就是四个活儿了!加上左诗云的专辑。嗯,五个了!
得了,这一年差不多就能混过去了。
不过自己,能不能有点想法么?
东海林脑子里却是冒出这么一个念头。
刚进公司来的时候,不好开口;就算开口了,也人微言轻。
满天星可是有着影视制作资格的娱乐公司。
有着它自己相熟的关系网,发行渠道,销售网络。
这可比自己单打独斗的一一闯关好多了。更何况,有点关是单靠嘴皮子说根本闯不过去的。
比如发行渠道,被别人知道你没有相熟的发行公司的话,相当容易吃亏!
前世那些“文艺电影”的导演,那都是有自己的发行渠道的!虽然只是海外的发行,但是也足以养活自己。甚至还能挣不少的钱——当然,只是相对于他们在拍摄电影时候的投入来说。
可是东海林知道的,都是商业电影的多。
要是去那些电影节参展,估计被冷落的可能性更大。
换句话说,就是投错了门。
等等,说起带着文艺片性质的商业片,东海林的存储器里,还是有几部!有国内的,更多是国外的!难道自己要去找外国人来拍?
怎么感觉这更不靠谱?且不说花费的时间,单说投入,那飞机票什么的,都是一笔钱,还有在国外拍片的花费,那肯定比在国内大!
不符合自己以小博大的想法。
至于“强行大片”,也容易落下跟‘甜甜’的下场。
当然,主要是没有“烧大片”的本钱和底气。本钱就不说了。底气,不说你说拍大片就是大片的。
什么叫大片?名角,名导,烧钱。三样一样不少。就这样,都不一定能烧出好片子。对此《长城》是深有感触的!
有人会说《流浪地球》。
那问题来了,《流浪地球》的时候,吴京有名了吗?
重点是,它烧钱了吗?
&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