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战前夕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韩昭记的更起劲了。

  唐道袭略一思忖,言道:“郑王拳拳报国之心,下臣感佩,我再往成都上书,言明郑王心意,等圣上发下旨意之后,再做打算。”

  唐道袭也想的很清楚,这件事还得一个说了算的人来定夺。

  王衍觉得也只能这样了,毕竟,要打仗还得有很多准备的事情。

  ……

  成都城内,王建收到唐道袭的加急军报后,立即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议出兵之事。

  王建对于岐国有如此大的反弹,是没有预计到的,召回普慈公主,完全是出于一种父亲的本能。

  “李茂贞当年被朱温所困,朕常振其乏绝,乃使其今日尚能据关中之地,以为一方诸侯,今李茂贞不思感恩,竟驱兵入寇,何人可替朕击之?”

  王建的管理模式,颇有三国遗风,自己假子众多,每遇兵事,都是让这些将领主动请缨。好处是,这样派出的人,心气高,士气旺;不好的地方是,有可能所托非人。

  “圣上,儿子愿带兵,抵御岐地贼寇。”魏王宗侃大步向前,主动请命。

  王建哈哈大笑:“宗侃气势不输当年,好,朕就命你为北路行营都统,总览御岐事宜,北方诸镇,皆由你调派。”

  殿下众臣皆寂然,唯有鸿胪寺卿赵温珪上前言道“圣上,请听臣一言。”

  “哦,赵圣人,你有何言?”这赵温珪善星象、数术之学,王建常找他占卜吉凶福祸,赵温珪颇能言中,因而王建也待之甚厚。

  “圣上,李茂贞派兵只屯于边界,并未犯境,诸将贪功冒进,若起大军远伐,粮道阻远,恐非国家之利啊。”

  学术上,这赵温珪可能有所建树,但这政治情商,却一定不高,不然也不会说出这么两边都得罪的话。

  王宗侃差点当场暴走,将象笏往腰间一插,指着赵温珪鼻子骂道:“穷措大(穷书生),你晓得什么军务?”

  赵温珪也不示弱,愤而道:“吾乃替圣上考虑,兵者,凶器也,若悍然出兵,空耗财帛人力,于国何意?”

  王宗侃心说今天要不是在大殿上,我就去揍你了,平时就见你神神叨叨,神啊,鬼啊的,现在你还蹬鼻子上脸,军国大事你也要参一脚。

  “好了。”王建知道士人一派,必定不会同意兴兵。

  “潘枢密,你意下若何?”王建点名问这士人中的领袖,看他有何话说。

  “圣上,岐兵犯境,不可不打,亦不可强打。”潘峭慢条斯理,说话不疾不徐,

  这士人说话就是要云山雾罩,不然不能显露水平,王建已经习惯了。

  “细细说来!”

  “岐国犯境,我蜀国若不打,是示怯于人,今后,不止岐地,荆南、大长和、乃至吐蕃都会蠢蠢欲动,此所谓不可不打;然兵事确实消耗国力,今蜀地方定,有大兴之势,若此时开战,却实于国不利,此为不可强打。”潘峤能做枢密使,考虑得的确周全一些。

  “那你快说,怎能打?”王建有点着急了,照以前的脾气,早拿桌上的茶碗丢过去了,奈何现在做了皇帝,得保持威仪。

  “我意尽起山南、东川之兵,陈兵于边界,这岐地兵少将寡,见我大蜀军势,也就知难而退了。”

  “好,潘枢密所言甚合朕的心意。”

  王建战起身来,朗声说道:“令王宗侃为北路行营都统,侍中王宗佑,太子少师王宗贺,山南节度使唐道袭为三招讨使,起兵十二万,共讨岐贼。”

  殿下众臣齐呼:“圣上英明!”

  “圣上,还有一事,郑王尚未返回成都,不知如何安排?”王宗侃上前,他是不放心有这样一个皇子在前线给自己添乱的。

  “化源?”王建沉思片刻,言道:“化源年幼,就让他暂居兴元,以为后援!”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