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数学也考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通过严格的搜检进入考场,这是第二场考试了。

  院试只考两场,第一场是正试,第二场是附试。

  正试考策论时文,附试考的除了时文外,还有一道数学题。

  理科男姜丰一看题目就笑了。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这是一道“盈不足”的应用题,可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在后世,就是初一数学的难度。

  对他来说当然没什么问题,难的是要用时人的方式来表述解题过程。

  奋笔疾书了一翻,解完这道方程应用题,姜丰又往下看去,之前的那道“水火”的时文题目已经够丧心病狂的了,这一回的题目更不要脸:“君夫人阳货欲”。

  姜丰:……

  咳咳,这道题容易让人想歪啊!

  其实这道题再正经不过了,人家是“截搭题”!

  这道题涉及了三句话:“邦君之妻”、“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阳货欲见孔子”,合起来就成了“君夫人阳货欲”!

  姜丰擦了擦额头的汗,出题人为了防止押题也是煞费苦心。

  据说在原来时空,清末有位大名人考院试时,也遇到不知所云的截搭题,他索性堆砌生僻字不知所云地答了一通,然后……过了~~

  这就是院试难度。

  除了不要脸的截搭题,就拿附试的“盈不足”题目来说,许多读书人就对数学题抓瞎。

  虽然子曾经曰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但是数学这种东西,它需要的是天赋啊!你不信去后世的初中看看,一元一次方程理解不了、解不出来的都大有人在!

  这样过五关斩六将,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史书律法、做得了诗填得了词,还要粗通数学,也只是一个秀才而已!

  所以,凡是考中秀才的,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历史的名人,中不了举的比比皆是,考不中秀才的没几个。

  比如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十九岁中了小三元,人人都以为他会金榜题名了,谁知乡试屡试不第,最后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

  再比如说独秀先生,就是清末的秀才,因此去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

  姜丰答完题就自信满满地交卷了。不知道是不是数学题为他节省的时间,这一次,他是第一个交卷的。

  见他那么早回来,苏氏愣了愣,随即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考完我们就不要去想了。”

  都说第一个交卷的,要么是学霸,要么是学渣。见自己儿子那么早交卷回家,即使是对自己的儿子有迷之信心,鉴于姜丰之前屡试不中的战绩,苏氏也是七上八下的。

  姜丰坦然地笑道:“娘,我这次一定能中的。”

  一听儿子这么说,苏氏顿时喜笑颜开,拉着姜丰往屋里走,连声说:“好!好!我说什么来着?算命的说了,我是诰命夫人的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