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亚洲栽培稻的命名第1/3段
粮研所的全称,广东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农科院水稻所。
前身,就是丁颖教授于1930年创立的原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场址就是在石牌村。
之所以在石牌,主要是当年中大迁往康乐园之前,就是在石牌旧址,也就是现在的五山站旁边的华工与华农校本部。
这也是为什么,华工会有中山先生雕像的原因。
而,中大当年的农学院就是现在华农所在地。
这两校,还保存着不少老中大的建筑群。
前世,苏亦经过华农的时候,周边还有一大批农田种植着水稻。
再次跟沈明过来粮研所,这一带,水稻更多了。
阳光正好,一眼望过去,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田间都种满了禾苗。
苏亦才意识到,六月下旬,该是晚稻的播种时间了。
拿着介绍信去粮研所找钱咏文的时候,对方正在稻田之中插秧。
没有错,就是亲自下到水稻田里面插秧。
说实话,这种见面方式跟见面地点,完全出乎了苏亦的意料。
然而,想想也是在意料之中。
研究水稻的,在稻田,要插秧,这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袁老九十岁还在三亚的水稻基地视察工作,更何况是正值巅峰的钱咏文。
所以,等苏亦说明来意,钱咏文的的一句话就是,“会不会插秧?”
当苏亦点头的时候,钱专家就很不客气的说,“那一起来吧。”
这口吻跟喝酒的时候恰好碰到,添个杯子那般随意。
如此的不客气,让苏亦哭笑不得。
好在苏亦也不矫情,撸起袖子跟裤腿,就开始下地。
对于广东人来说,插秧不是多陌生的事情,尤其对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插秧是基本技能。
这年头,谁没上过山下过乡啊。
甚至,城里的年轻人也才从知青点回来没多久,所以,稻田里面除了钱咏文这样的中年男子之外,还有不少穿着得体的年轻男女,一时之间,苏亦跟沈明俩人的装扮也没有多稀奇了。
水田插秧跟旱田插秧是不太一样的。
学者插秧跟农民插秧也是不一样的。
而,钱咏文这一帮人,一看这架势,就是插秧老手。
直接用麻绳拉了间隔,开始先用禾苗分割成一个大行,然后留着中间的间隔。
然后一个人负责一个大行。
甚至,不需要钱咏文说什么,苏亦接过秧苗就插秧。
这样一来,沈明也傻眼了。
他陪着苏亦过来,就是想偷懒,不想干活的。
没有想到好好的闲差却变成上门来插秧。
早知道要插秧,他才不会过来呢。
沈明望着苏亦,“小子,起码一周的肠粉。”
苏亦答应,“可以。”
沈明也没法闲着。
只好跟他一起。
两人从首尾的田埂开始,然后中间交汇。
这一忙,就是快一个小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