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南国陶都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比如,河宕人化石,他其实也采用局部叙事的方式。

  直接把人类起源嵌套在整个单元。

  其实,他这个策展创意也不是独家的,他的创意是来自于前世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整个基本陈列展,就由“西汉南越王二代赵昩墓遗址本体展示”和“南越珍藏——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两部分组成。

  其策展理念也趋向于物件导向。

  直接将赵昩墓出土文物分为南越文帝、美玉大观、兵器车马、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宫廷宴乐等六个展示单元,着重展示文物的外观造型与艺术、科技价值。

  其中,在玉器单元的设计中,就直接弄了一个动画短片《玉的旅行》,通过玉出昆仑、玉龙喀什河、河床掏玉、集市交易、玉入阳关、长安集市、玉匠制玉,玉入岭南、南越宫廷、南越成器,等系列事件来说明。

  直接把玉的产地、交易与制作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了概念化的叙述。

  这就是文物展示中的局部叙事。

  不过很显然,河宕遗址并没有玉器出品。

  苏亦想要弄一个河宕版“玉的旅行”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河宕遗址没有玉。

  但陶器却特别多。

  河宕遗址一万平的发掘面积就出土四万多块陶片,仅仅是遗址第三文化层就有一万多片,满目琳琅的陶片堆满了祖庙工作站的库房。

  这种情况下,苏亦要不突出河宕遗址的陶器,就太白痴了。

  要知道佛山石湾是可是有着“南国陶都”的称呼。

  所以,苏亦在弄了一个“河宕人”之人类起源系列之外,又弄了一个“南国陶都”的前世今生系列。

  只不过现场不可能有动画版本,这也难不倒苏亦。

  没有动画,就手绘。

  之前手绘那么多图片了,也不介意再多一点。

  反正,这些陶片他也没少画。

  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些陶器制作的背景图。

  一个陶器是从哪里来的啊?

  当然,是从选土开始了。

  河边选土、陶器烧制、窑口成形、陶器分类,陶纹种类、陶器时代、元代文灶窑、明代南风窑、海上丝路、远销海外,石湾陶都,苏亦同样也把石湾陶器的故事,分成一个个小故事来叙事。

  而且,都是用手绘图稿来完成的。

  除此之外,还辅助各个时代的出土陶器。

  河宕人在人类起源过程中太晚了。

  只有四千多年,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现代人类了。

  但是,在南国陶都单元,它又太早了。

  可以算是源头。

  在这个方面,苏亦弄成果展,就很有底气了。

  再向王老众人讲究的时候,苏亦可以很自豪的说,“岭南是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岭南史前古陶是中国南方印纹陶的代表,其影响范围远至岭北、云贵甚至东南亚。唐宋时期的潮州陶瓷、明清时期的石湾陶瓷,清代的广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长期畅销东南亚、东亚、西亚、南亚、东非、北非和欧美,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了中国古代的器物文明和灿烂文化,影响并促进了诸多国家和地区陶瓷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发展。”

  可能说到岭南陶器有点大。

  所以,苏亦把话题缩小到石湾陶瓷。

  “石湾历来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有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达到鼎盛,自明代起,石湾的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就不断输出国外。”

  如果是外地人的话,或许会很懵逼。

  明明说的是河宕遗址,扯到石湾陶都是啥意思?

  其实这俩说的都是一个地方。

  因为河宕遗址就位于佛山禅城石湾镇雾岗路河宕乡河南村旧墟。

  而,石湾陶器太出名了,才简称石湾陶都。

  说到这里,苏亦突然说道,“在陶器研究方面,杨队长是专家,要不,让杨队长来跟大家说说吧。”

  然而,他刚说话,杨式挺就直接摇头,“小苏,别闹。”

 &e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