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何尊铭文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到这里,苏亦又说题外话了。



“整个铭文是记录一个叫何的人被周康王赏赐贝三十朋之后,何铸造何尊记录下来整件事情。”



所以这个铭文,涉及到的人物就有点多了。



先是周武王,最后是周康王,剩下才是周人何。



“那么古文为什么喜欢铸造青铜器记录这些大事件呢?他们是闲得慌吗?还是想要向后人炫耀显摆呢?其实都不是,这跟中国古人的祭祀习俗有关。”



“我们拥有非常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很多青铜器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像何尊这样拥有铭文的青铜器特别多?那么这些青铜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铭文,也就是一些记录在青铜上的文字,当时的古人把一些他们认为最为需要记录的内容用文字铸在青铜器上?好端端的,为什么记录在青铜器上呢?”



“那是因为,当时文字的保存相当不容易,当时,没有纸,文字只能篆刻在竹简、竹简、木简,或者刻在骨头上,龟板上,或者写在丝织品上,然而,篆刻在这些载体上的文字,并不容易保存,很容易就腐烂了。这样一来,怎么办呢?”



“铸造在青铜器上!”台下有学生喊道。



“是的,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说到点子上了。”



苏亦给台下的学生互动一番之后,继续说,“这些文字不仅可以铸在青铜器上,其实也可以刻在石头上,我们先人认为只要这样才可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实际上,他们的想法并没有错,这些文字确实传承下来了,也真是因为这样,才有何尊才有司母戊鼎这些国宝。而,我们国家的青铜器之所以被称之为国之重宝,并不仅仅是因为青铜器是古董,收藏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重要的历史,让我们这些子孙后代都可以知道的历史,这才是国宝作为重要的记载,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最为悠久绚烂的文明。”



“说到这里,咱们说回何尊,何尊其他的铭文,咱们可以先忽略。但,宅兹中国这四个字确实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把中国当我家了,这是现存文献最早记录中国的出处。”



“何尊铭文,记录的是武王克周之后,向天祭祀,说武王说宅兹中国,统治了那里的民众。而,这话却是康王引用了武王的话,然后被作器者何记录下来。”



说到这里,苏亦简单提一下,“宅兹中国是武王提出来的,但具体是不是康王引用,这里面是存在争议的,因为有学者认为这是成王说的,也就是说,何尊是成王时代铸造而成的,至于是成王还是康王,我个人倾向于康王,如果各位同学感兴趣的话,未来学习考古的话,可以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至于我是认为是康王,主要是出土了一些康王时期的的青铜器跟何尊的制式有点相似,这些方面,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咱们回到宅兹中国。”



何尊的年代,早期是存在争议的。



一些学者根据根据“唯王初迁宅于成周”一句,认定即传世文献记载周公、成王营洛邑为成周,而定为成王时期。



但实际上,这句话里面的成周?是不是对应成王营居成周,是存在争议的。



同样,李学勤、王恩田及涂白奎先生均从铭文或器物形制指出成王说的矛盾,认为见尊应属康王时期。



其他人就不说了,先说李学勤,清华简的发现者之一,同样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19年去世的时候,让各大高校的考古专业考研真题高频率的出现“清华简”,如果对学术史稍微有点研究的话,应该知道李教授跟陈梦家先生之间的故事。



他也是国内当代非常古文字方面的权威。



苏亦当初研究何尊的时候,大量参考了他的专著。



不过,这个时候,李教授还没有那么出名,苏亦也略过他的名字。



苏亦继续回归宅兹中国,“武王克商之后,把商朝的首都称为中国,那为什么把一个首都称为国呢?主要是当时的城池都被居民称为国,这样一来就形成万国来朝的局面,那么国王居住的国,必然是作为中心的地方,也称为中国。所以,所以可以从这些铭文信息去推断何尊的年说回何尊,何尊其他的铭文,咱们可以先忽略。但,宅兹中国这四个字确实非常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把中国当我家了,这是现存文献最早记录中国的出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