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新来的室友脾气有点狗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直接把周培源跟蔡元培两位校长比较,还别说挺押韵的。



但,事情闹得也挺大。



在他的干预下,学生食堂有了很大改进,餐券被饭票代替,饭菜的种类日趋丰富。



但不管如何,饭票也是无限制供应。



这个时候,马世昌却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是有工资的,属于带薪求学,敦煌研究所那边,依旧保留公职。”



苏亦恍然。



带薪求学,这事情听起来蛮爽。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你的人事关系还隶属原单位,一旦毕业之后就要返回原单位,想要考入北大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愿望就要破灭了。



敦煌虽好,可是太苦,也太远。



就算是前世,从兰州机场出发距离敦煌还有一千公里,差不过就是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



这种情况下,马世昌从敦煌到北京,来回一趟就要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他已经在敦煌待了十多年,读研以后还要回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好在前世,马世昌也没有回敦煌,直接留校北大。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



就好像著名的易中天教授,当时,他从武大研究生毕业,要返回原籍。



他给恩师胡国瑞写信,表示很怀念武汉大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希望回到学校工作。



为自己子女的事情都从来不找学校的胡国瑞找到当时的校长刘道玉,请学校出面与新疆方面协商,将易中天调回武大任教。



而刘道玉校长是怎么协商的?



在刘道玉的争取下,武汉大学与新疆方面作了一次交换,用5个本科生,换取易中天留在武汉大学任教。



就是不知道前世,北大用什么样的方式留下马世昌。



或许也不用如此困难。



因为北大跟敦煌的关系历来很好。



当初,马世昌之所以去敦煌,就是因为宿白先生曾带他们去敦煌实习。



敦煌常书鸿所长顺势向北大考古专业求助,宿白先生才让毕业后的马世昌分配到敦煌。



这种情况下,马世昌真要走,或者说马世昌毕业以后,北大留人,敦煌不可能不放人。



再说,这个时候,樊锦诗先生已经担任敦煌的领导职务。



这也是为什么樊锦诗先生不考研回北大的原因,敦煌那边需要她主持日常管理工作,因为受到冲击,敦煌研究所老一辈的人,也没几个了。



这种情况下,敦煌就更不会留人。



因为马世昌一句话,苏亦脑海就把对方日后可能遇到的阻碍给推演了一圈,最后结果是喜人的。



所以,马世昌考研回北大,带薪求学也没有什么不好。



至于刘立言,他的情况苏亦就不太清楚了。



刚才对方进入宿舍的时候,苏亦还没能第一时间把他认出来。



不过他跟刘立言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



之前,他们复试签到的时候,因为提早到复试现场,当初他们北大历史系八个前来参加复试的研究生都聊了一段时间,也相互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显然刘立言对年仅15岁的苏亦印象非常深刻,至于苏亦,他却把对方给忘了。



毕竟对方学的世界史,跟他的专业差的有些远。



然而,他的导师张芝联教授,就出名了,北大世界史的权威,尤其是法国史研究,可以说得上是国内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就算是苏亦这样的世界史门外汉,也都听说过张芝联先生的大名。



对方能够拜入张芝联先生的门下,实力毋容置疑。



至于他的具体来历,就等待日后慢慢了解。



唯一让苏亦疑惑的是,对方怎么就成了他的室友。



随之一想,苏亦就释然。



他们都是历史系的研究生。



而今年他们考古专业只有三个男的。



除了苏亦之外,就剩下马世昌、姚华山俩人,宿舍又是四人间,对方当他的室友,也很正常。



然而,事实证明,苏亦想多了。



因为宿舍最后一个室友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姚华山,而是一个叫王凯旋的研究生,同样也是世界史的。



老一辈的人,也没几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