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一家之言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有的!”



苏亦摇头,“并非如此。不同学术共同体之间是有彼此较量和竞争。不仅早期欧洲东方学与日本东洋学有彼此较长论短的心态,中国学者,无论是没有出洋的陈垣,还是深受西洋学术训练的陈寅恪、傅斯年、胡适,都有非常深的把汉学中心从法国巴黎和曰本京都移回来的想法。”



苏亦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汉学中心会在法国巴黎。



顺带跟台下众人科普一下伯希和的中国西域探索之旅。



以及伯希和对东方学的研究以及吉美博物馆大量的敦煌经卷藏品。



听完这些,台下的学生同样气愤不已,因为,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卷走的大量经卷,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种耻辱。



话题再次回到民国学者对边境的研究问题上。



“九·一八事变后,曰本关于满洲的研究兴趣大大高涨,正是在这个时候,傅斯年专门写了一部《东北史纲》。在这部书中,他却专门驳斥日本学者满蒙非中国论,他坚持用东北而不用满洲,认为这是专图侵略或瓜分中国而造之名词,毫无民族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根据。很显然,不仅讨论东北或者满洲,包括讨论西藏、新疆、蒙古和朝鲜,中国和曰本学者思考立场和研究策略往往大相径庭,这无疑告诉我们,文史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不得不面对一个各自不同的学术策略与思想立场问题。”



苏亦生怕台下的学生听不懂里面所表达的意思,再次解释,“傅斯年以提倡史料即史学这种现代学术的观念著称,也与日本学者一样相当关注‘虏学’即所谓‘四裔’的研究,但是在这部书中,他却专门驳斥日本学者‘满蒙非中国论’(如白鸟库吉、箭内亘、中山久太郎、矢野仁一等,尤其是反驳矢野1931年发表在《外交时报》的《满蒙藏は支那の领土に非る论》,他坚持用东北而不用满洲。”



“为什么不用满洲而用东北呢?很简单,因为满洲是曰本学者的提法,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同样,满洲的历史不是真实存在的吗?是的,但,曰本学者却用这些史料来证明满洲非中国论,这就很荒谬。”



如果是别的大佬在场,估计苏亦就不会提傅斯年了,但邓广铭先生在,苏亦也就顺口一提。



这些都是学术争论,学术论战。



让北大的历史系新生了解一下学者之间是怎么干仗的,也没有什么不好。



“实际上,早在傅斯年之前,就有学者关注这些问题,19世纪起国内逐渐对西北史地之学、蒙古历史语言之学发生过关注,获得了丰硕成就,并且促使中国传统考据学向国际近代历史学初步转向。但是,真正对于中国周边的近代性历史地理研究,却是稍后在欧洲和日本的东洋学,即所谓西域南海之学或满蒙回藏鲜学的刺激下,才较明显地发展起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那个时代,一些敏感的学者们开始参与到西北地理、辽金蒙元史、域外文献的译读、中亚各种宗教研究等国际性的课题中。就连后来对满蒙回藏研究很深的日本学界,在明治时代起步时,都不得不借重中国人如张穆、何秋涛、李文田的著作。从此,这个新领域的关注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汉族中国,而更重要的在于所谓的西域研究了。”



“毕竟,在古代,所谓中国性首先是文化而非种族的。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里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另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诸夏是以农耕生活为基础的城市国家之通称,凡非农耕社会,又非城市国家,则不为诸夏而为夷狄。”



钱穆先生从文化的重要性来论述中国的合理性。



这是引用。



也是苏亦的过渡。



不管写论文还是演讲,都要有自己的观点。



“说到,这里,那么我也想提出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欧洲不同,中国的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间是从中向边缘弥漫开来的,即使不说三代,从秦汉时代起,‘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语言文字、伦理风俗和政治制度就开始把民族在这个空间中逐渐固定下来,这与欧洲认为‘民族原本就是人类历史上晚近的新现象’不同,因此,把传统帝国与现代国家区分为两个时代的理论,并不符合中国历史,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意识观念和国家生成历史。”



实际上,这也不是苏亦自己的观点。



这是《宅兹中国》的原文。



“从这点就可以论述曰本学者所谓的满蒙回藏鲜之学,并不合理。这只是一些西方或者反华学者从地方性以及整体性来围攻中国历史、中国文明与中国识相的“同一性”。”



“那么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够任由着曰本学者去论述我们中国的历史,而不去做反击吧?”



“就是,清末民初学者不争气,那么建国以后呢?建国以后的学者,就重来没有人去论述这些历史吗?”



台下的学生都在疑惑。



就算不同提问环节,都忍不住发问。



内逐渐对西北史地之学、蒙古历史语言之学发生过关注,获得了丰硕成就,并且促使中国传统考据学向国际近代历史学初步转向。但是,真正对于中国周边的近代性历史地理研究,却是稍后在欧洲和日本的东洋学,即所谓西域南海之学或满蒙回藏鲜学的刺激下,才较明显地发展起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