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唐西域记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说,周一良跟陈寅恪两家本就是世交,他此前就听过陈寅恪的名头,不然,也不会去蹭对方的课。



他痴迷陈寅恪到何种程度?



痴迷到他,离开北平的时候,还让自己女友去蹭课,并且做笔记。因为陈寅恪先生每年都是讲他新的研究学术成果,不相重复的。



而他的女友邓懿已经考入清华中国文学研究所。



不过,周一良真正拜入陈寅恪门下,还是到史语所以后。



1936年暑假之前,俞大纲(陈寅恪的表弟)向陈寅恪推荐周一良到史语所历史组工作。



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周一良经过权衡考虑,为了跟随陈先生学习,决定放弃燕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因为这个时候迁到南京的史语所工作。



要到史语所工作,务必要离开北平,但周一良还是毅然决然,可见陈寅恪学问对他的吸引力之大。



当然,陈寅恪对周一良第一印象也很好,还称为“富而好学。”



因为,他俩都是名门出身,都是有名的公子哥。别看陈寅恪先生的照片之中穿着一个灰色的大马褂,土色土香,就觉得他是一个老学究。



如果你是这样想的话,你就错了。



陈寅恪洋气的很,这个洋气是真洋气,西餐礼仪样样精通。甚至有一次,陈寅恪想请侄子到上海一家比较考究的西餐厅吃西餐,但实在是囊中羞涩,面对美食的诱惑,陈寅恪无法作罢,思前想后,最后只好到当铺去典当了自己口袋中的怀表,叔侄二人在西餐厅大快朵颐后,满意而归。



这事,一直都是陈寅恪的子女津津乐道的趣闻。



对于周一良这个有如此深厚的史学功底的世交后辈,陈寅恪自然是很满意的。并不拒绝他成为自己的助手。



两家世交,并非说说而已,从周一良的曾祖父周馥开始,就和陈寅恪祖父陈宝箴有交往,周一良祖父周学海的墓志铭,就是陈寅恪父亲陈三立所撰。



除此之外,陈的大哥师曾(画家)和周叔弢为至交,在书籍、绘画、印作等方面都有交流,陈的七弟方恪(诗人)又是周叔弢青年时代的同学,陈的表弟俞大纲又是周的同学,所以这种几代人交往的感情也增加了周和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虽然没有在学校里正式的师徒名分,但是交往频繁,入室问学,因此周一良是陈寅恪的入室弟子的身份这点毋容置疑。



可以说,进入史语所这短暂的一年多时间,应该是周一良人生中最为惬意时光了。



因为不仅可以跟随陈寅恪学习,同样,在史语所的时候,也深得傅斯年器重。



器重到什么程度呢?



傅斯年对刚刚进入史语所的青年学子,要求尤其严格,并规定一两年内只许专心研读书籍,不许发表论文。对周一良似乎网开一面。



甚至,周一良从哈佛留学回来,他就直接邀请周一良到史语所担任历史组的组长,还说要给他教授职称,生怕他被其他单位挖走了。



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说,在周一良求学路上最为重要的三个领路人了。



他们分别是邓之诚、洪业、和陈寅格。



周一良之所以喜欢上魏晋南北朝历史,邓之诚功不可没。



先从邓之诚说起。周一良是于年秋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当时邓之诚教授主要是讲授“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十分受学生欢迎。



周一良称邓之诚是他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引进门的师傅。



这话确实不假,由于邓之诚早年曾编有《南北朝风俗志》,讲授断代“魏晋南北朝史”十分生动。



所以周一良对魏晋南北朝史特别感兴趣。



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1934年周一良撰写了《魏收之史学》初步应用所学的方法和史料第一次进行了有关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专题研究。此外还写有《北魏镇戍制度考》和《北魏镇戍制度续考》其中便贯穿着邓之诚“比较综合”的研究方法,从典章制度方面解释问题,进而对实际发生历史进行研究这可算是研究思路上的一个突破。



可见邓之诚对周史学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除了邓之诚外,洪业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



洪业何许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