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春风沉醉的晚上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北大师长平易近人者多,却不是每一个先生都平易近人。



比如苏亦的导师宿白先生,就是以严厉著称,很多学生都害怕宿先生。



苏亦也是。



每一次看到宿先生,都有些怵。



金克木先生也有些孤傲,老先生其实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对世事洞察能力之强,让人感叹。



同样,他也没有周一良先生的书生意气。这也让老先生在历次运动中都能够全身而退。



张绣予毕竟跟随着自己长辈去拜访金克木先生,对老爷子的性格估计也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对金克木先生的一些轶事,肯定也不陌生。



不然,怎么可能凭空说出这样如此符合老先生性子的话。



苏亦点头,“金先生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据我所知,国内能像金先生这样应用原始文献来印度哲学的学者,确实不多,汤用彤先生是一个,估计陈寅恪先生也可以,不过陈先生并不是研究哲学的。”



在国内老一辈的学者之中,陈寅恪和汤用彤两位先生,应该是中国开拓梵学研究的先驱者了。



这两位先生跟吴宓先生,一起并称“哈佛三杰”,早年都有哈佛的留学经历。



陈寅恪先后在哈佛跟柏林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回国后,他主要将梵文和巴利文用于中国佛教史研究,包括佛经的翻译、佛教的传播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几乎与陈寅恪同时,汤用彤也在哈佛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回国后,他也主要将梵文和巴利文用于中国佛教史研究,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和《隋唐佛教史稿》。



尤其是汤用彤率先突破中国梵学研究局限于佛学研究的传统,撰写了一部《印度哲学史略》。他还遍览汉文佛经,辑录了一部《汉文佛经中的印度哲学史料》。这也是中国学者对国际印度哲学史研究的独特贡献。



所以,陈寅恪、汤用彤、吴宓这三位先生又一次在金克木先生的故事里面出现了。



老先生自比汤用彤先生,可想而知,他对自己学问有多么的自信。



这种强悍的自信,肯定是建立在自己学识的基础上的,不然,就是狂妄无知了。



显然,张绣予对此并不陌生,她笑这说,“金先生自比汤用彤以及陈寅恪先生,就算如此,吴宓先生仍不放心,毕竟,金先生不是研究哲学出身的,然而,吴宓先生还特意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结果后来,金克木连梵语带哲学,就这样讲了下去。”



这段话很大的留白空间。



这姑娘不讲吴宓先生听课后的反应,但,金先生开可以继续在武大开设哲学课就已经说明一切。



张绣予跟苏亦在课间讨论金克木的轶事,周边的学生都忍不住侧耳倾听。



都在疑惑,她俩是何人?



怎么会比他们这些东语系的学生对金先生的事迹还要了如指掌。



然而,刚有人跟张绣予搭话,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下半节课就已经开始了。



张绣予指了指台上,最终也没有告诉对方,她的名字。



苏亦目睹这个尴尬的搭讪现场。



上课钟声响起,金先生双手倒扣在后背,慢悠悠地出现在教室里面,示意着同学们落座之后,继续上课。



恢复高考后的大学课程安排跟后来的大学差不多,都是把两节课安排在一起上,然后中间休息十分钟,金先生的课堂也是如此。



唯一不一样的是,老先生尤为喜欢拖堂。



讲着讲着,中间十分钟休息时间都快过去了,老先生才后知后觉,好在,老先生也不是什么拖堂狂魔,还知道给大家休息时间,只不过这十分钟往往就变成了五分钟。



前面的课程,更多是介绍正本《梵语文学史》的概况。



也就是前言自己学问有多么的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