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梵竺庐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北大是有梵语巴利语专业的,成立于1946年,是北大东语系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还属于国内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



甚至,还是北大最早建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专业。



全国就独一家,别无分号。



除了北大之外,国内的其他高校的梵语只算是课程,不算专业。



可就算是北大梵语巴利语专业,从46年成立以来,也只是招收了三届学生,建国以来分别于1960、1984、2005年招过三届本科生。



属于不定期招生专业。



啥时候招生,随缘,谁也不知道。



1960年,北大开设第一届梵文巴利文班,只有两位老师,分别就是季羡林跟金克木两位先生。



到了84年开班,老师就更少了。



这个班一共有八个人,之后先有一两个人转系,再后来几乎全部搬到德国,最后剩下钱文忠一人还以此为专业,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



2005年那一届也招收了8个学生,其中2个是藏族的保送生。



三届培养学生下来。



也算是给北大培养了梵语主要学科继承人。



前世的北大梵语巴利语专业已经有目5个教员,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这样的师资,绝对的豪华了。



就算是浙大,前世开设梵语课程的李炜也是从德国美因茨大学挖回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何欢欢也是做相关梵文研究。不过要在浙大开设相关课程的却只有李炜一个人。



至于老一辈的,基本上都已经退休了。



这俩都算是挖过来的,再不挖人,估计浙大相关方面的研究到要后继无人。



这种情况之下,国内梵语巴利语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



除非对学术有极为热忱的追求又或者那些喜欢念诵梵语佛经的信徒,不然,这门语言是很少有人碰触的。



当然,要是印度学研究者,梵语就是必备语言了。



78年的时候,北大并没有招收梵语专业的学生。所以,金克木先生开设并非纯粹的梵语课程,而是讲授着梵语文学,属于作为印度文学的一部分来讲授着梵语文学史。



而且,老先生上课,极具个性,也不需要用教程,拎着一支粉笔在黑板板书之后,口若悬河,然后开始讲故事。



相比较世界通史的周怡天讲授,老先生的课堂可好玩多了。



他也没有像朱龙华先生那样手舞足蹈,分分钟就要上战场的架势,他是在整个教室的转悠,俗称漫步,然后边走边讲。



讲述一段梵语文学史,就分享着他的故事。



老先生学习梵语的故事,其实还挺传奇的。



金先生与梵学结缘于其40年代的印度之行。1941年,金先生经朋友周达夫介绍,到印度一家中文报社当编辑。他在加尔各答与周达夫同住一室。周达夫当时在加尔各答大学研究院协助印度教授校刊《瑜伽师地论》梵本,沉浸在梵学研究中,故而为他俩的居室取名“梵竺庐”。



金先生起初对这室名不以为然,因为他并无钻研梵典的意向。



最后,还是逃不过真香定理。



因为待在印度那个地方,以金克木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学点东西。于是,他先拜师学习印度现代北方通行语印地语,而后不由自主地开始自学梵语。



不久,金先生前往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一面阅读汉译佛藏,一面跟随印度著名学赏弥(DharmanandKosambi)学习梵文和巴利文。此后,他曾跟随迦叶波法师学习《奥义书》,又曾协助戈克雷教授校刊《集论》梵本。



从此,金先生走上梵学研究之路。



如果对金克木先生的梵学研究好奇的话,购买他的著作《梵竺庐集》就可以了。



这本书,就是用他跟老友周达夫的居室“梵竺庐”来命名的,这书可以说是金先生梵学成果结集,分三卷:甲卷《梵语文学史》、乙卷《天竺诗文》、丙卷《梵佛探》。



不过这书这行不算便宜,不过相比较某些天价的考古报告,价格也算良心了。



前世,苏亦购买的时候,也只是买二手书。



最后也只是粗略的翻看,主要是里面的写的东西,没点印度文学基础,看着太吃力了。
<印地语,而后不由自主地开始自学梵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