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北大有个钟亭第2/3段
巩固一下英语阅读水平,按照周一良先生推荐的方式,多阅读英文原版文学作品,然后保持着相关的英文文献阅读,比如之前周怡天老师推荐的《剑桥上古史》。
自19世纪末起陆续出版的“剑桥三史”(《剑桥近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古代史》),代表着西方研究历史的最高水平,三部巨著问世后即被国际学术界奉为权威的历史著作。
这三本书一版再版,剑桥古代史也是如此,苏亦现在借阅的是最初版本,70年代重修的版本并没有来得及完成修订,跟前世观看的版本有不少的初入。但,这书不管是当做史料来看还是当做外文读物来观看,都足够了。
除英语之外,日语跟法语则排在苏亦的第二选项。日语没啥好说的,宿白先生的弟子都必须要学,不管是苏亦、马世昌还是姚华山或者是许婉韵四人日语都是必修二外。
至于法语,宿先生并没有做强制性要求,但,苏亦觉得这玩意也是必须的,不管是想要观看法国汉学家的作品还是法文版佛经都必须要掌握这门语言。
而且,他比别人更加具有学习这门语言的优势。因为他们宿舍就有两个研究法国史的室友,不管是北大本科毕业的王凯旋还是曾经在中大读书的刘立言,他俩本科的时候都是读法语专业的。
甚至王凯旋这家伙还在法国留学两年的多,刘立言也曾经在长沙铁道学院教法语,这学校后来因为铁道系统的各个高校都下放到地方之后并入了中南大学。
不管跟随他们俩人中的哪一个学习都能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因为开学的第一天跟王凯旋发生冲突,苏亦也懒得理会这个棒槌。
再加上,他这些天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除了晚上在宿舍会跟对方撞上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没有独处的时间,他也懒得理会对方。而且,这个家伙估计是家在北京,时不时就玩失踪,夜不归宿。
一周下来,苏亦能撞见对方的次数,其实也不多。所以苏亦的法语主要还是跟随着刘立言学习。对方怎么说,也在中大法语专业读书,而且还当过专门的法语老师,跟对方请教一些知识盲区,问题不大。
有刘立言这样高水平室友,苏亦想要自学法语,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估计三年下来,他的法语阅读专业文献应该是没问题的。或者说用不到三年,一两年,他应该就可以正常的阅读法文文献。
至于日语,其实没有那么便利。
他跟马世昌相互促进,而且,老马的日语水平也是不错的,不愧是宿白先生嫡传。
学习一门外语,其实没啥诀窍。语言天一边认字母一边学语法然后就开始读文献,这种方式很便捷,但对于苏亦来说不适用。他对于这些外语倒是没有这些急迫感,同样他也没法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外语。而且,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看得懂文献,但不会读,发音是不行的。
法语倒是无所谓,会不会读,没啥。苏亦也不是特别纠结,文献优先就可以。
但作为宿先生的弟子日语要是不会读,那就尴尬了。但,自己晨读,说实话,除了能背诵单词,对于发音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因为这年代没啥辅助工具,没有影碟没有磁带,唯一靠的就是有老师在旁边矫正。
但,除非去各位师长家中拜访,不然,苏亦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至于马世昌等人,对于日语也局限于越会阅读发音也是一言难尽。
苏亦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自己读,然后再去请教各位师长。
如果再过几年,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随便找一个东语系日语专业的学生过来当私教就可以。然而,现在偏偏不行,77-78级本科生啥水平,苏亦再清楚不过。
至于东语系日语专业的研究生?
有吗?
苏亦也不知道。
反正就是很不方便就对了。
他是宿舍楼出发,绕着未名湖晨跑,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