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北大有个钟亭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晨读,对于这个年代的北大学生来说,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偌大的燕园,在早上,一不小心就遇到一个拿着课本在念念有词的家伙,你也不知道对方念的是啥,你也不敢问,甚至都不好意思上前打扰。



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慢慢绕过他们,然后,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也跟随着他们一样开始念念有词。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苏亦其实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早上被钟声叫醒,然后晨跑,顺便到钟亭读书。等敲钟的校工老刘隔着半个小时后继续来敲钟,就顺道离开。



因为学的是考古学,很难做书斋式的研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且,他前世体质较弱,大部分的时候,精神状态都恍惚。所以,就算他不喜动,也要强迫自己去跑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好了,学习看书都事半功倍。不然,整个人缺乏锻炼,精神状态弱,整天昏昏沉沉,干啥都想睡觉。不仅如此,还经常失眠。所以,前世读书的时候,实在睡不着的时候,苏亦绕着学校的操场夜跑。跑完一圈,出完汗,洗完澡,美美睡一觉。



现在因为条件有限,很难夜跑,乌漆嘛黑的,又没啥路灯,这个年代,在燕园里面夜跑,会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苏亦也只能调整作息把前世习惯性的夜跑变成晨跑。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趁着北京冬天还没有来的时候,好好感受着这个城市的秋天的清晨。跑完步,背完书,继续会宿舍洗澡,然后才开始一天的课程。



苏亦照常蹭课。



不过一天之中,最多就能三四个老师的课程。一般来说,一天就六节课,早上四节,下午两节,后面是建校劳动课。每两节都是一个老师连着上。而,一个老师一门课,一周基本上最多也就四节课。必修课四节,选修课两节。



啥是必修课?



张光达跟宁可两位老师开设的《中国通史》就是必修课。周怡天跟朱龙华两位老师开设的《世界通史》也是必须课。而且,这四个老师同时开课。



学生光上四门通史,就够头晕脑胀了。更不要说还有其他老师的必修课。



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说,王永兴先生开设的《敦煌学》就是专业必修课,同样他开设的《隋唐史》也是专业必须课。除此之外,许大龄跟商鸿逵两位先生开设的《明清史》也是必修课,而且这两位先生同开一门课,跟前面开设通史的老师一样,一个人讲述一部分。



实际上,这两位老师都是研究明清史的专家,没有谁比谁更加厉害,只是谁更加擅长某一个方面而已。但对于苏亦来说,许大龄先生更加擅长清史研究而已,但也不代表商鸿逵就不擅长清史研究,这位先生也擅长。



不过这两位先生的课程苏亦都没有来得及去听讲。



然而,苏亦见到许大龄先生的时候,并不是在教室里面而是在医院里面。



因为他下午下课的时候,刚回到宿舍,就撞到钱立群,老钱告诉他,张绣予住院了。



当时苏亦就满是意外,这姑娘昨天在东语系撞见她的时候,人还好好的,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要住院了。



结果,钱立群说,“她在劳动课上被同学扔的石头砸到额头了,人晕过去,被送到北大三院了。”



这样听起来,事情就有些严重了。



被砖头砸到脑袋,这事要是严重点,人当场就没了。



“具体什么情况?”苏亦问。



钱立群说,“伤势应该不严重,不过张绣予现在还在医院,所以大家打算一块过去医院看看。”



这种情况下,苏亦肯定不会落下,然后随同这帮中文系的老大哥一块去北大三院,就在病房里面遇到跟张绣予聊得还不错的病友许大龄先生。



更加巧合是,许婉韵这姑娘也在病房里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