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敦煌本吐蕃文书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苏亦也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要是有学生对这个方面感兴趣,可以去图书馆自行查找资料。



就跟他之前跟黄莺歌她们几个姑娘列胡适关于中国禅宗史研究的书单一样,这一次,讲述这些先生的故事,苏亦也给大家列一些书单。



甚至,这一次苏亦还把上一次来不及讲述的于道泉的故事也都补上。



于道泉是国内有名的藏学家,语言学家,一生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藏学方面。



早年间,被公派到巴黎大学攻读藏文。既然能在法国读书,这位先生肯定不止会藏文,肯定也会法文。



实际上,于道泉先生不只是掌握这两门语言。有传闻他会十三种语言。



在巴黎大学的时候,不仅学藏语、法语、还学土耳其语。后来又去德国柏林学德语,继续回到法国半工半读,还曾经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工作。



他还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老师。



甚至46年的时候,担任北大校长的胡适还致电伦敦大学欢迎他归国到北大任教。



这位先生最终也没能在胡适的任期内回到北大,等他回国的时候,北平都解放了。



然而,胡适在不在北大,对他回到北大任教并不影响,他最终还是顺利进入北大东语系,顺利推动成立藏学专业。



好玩的是,藏学专业第一期招生只有两个学生。



不过,51年民族学院成立的时候,他就被调任到民院当藏文教授了。



之前,苏亦去东语系的蹭课的时候,就听说东语系没有藏语专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位先生被调走了。



然而,苏亦今天在敦煌学讲课的重点肯定不是藏语。



主要还是敦煌文书。



因为,于道泉先生在伦敦大学教书期间,曾受到北京图书馆委托其录制敦煌藏文写本胶片。



于是,这位先生回国的时候,就把



一本著名的文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带回国。



不过这是这书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



“它是法国八里大学教授巴科、杜散和英国牛津大学托马斯对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作了15年之久的研究,1940年在巴黎出版了这本《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不过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它有一个外文书名!”



说着,苏亦就开始在黑板上板书,“DocumentsDeTouen-HouangRetifsaIhistoireDurTibet,paris1940.”



这是一个法文名字。



苏亦之前跟室友刘立言学的法文,终于用上了。



感觉还不错。



看到他唰唰地在台上写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台下的学生果然惊叹。



“我去,原来小师兄还会法文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咱们北大会法文的学生还少吗?”



“不好意思,还真不多,除了法语系之外,没几个会法语。”



“我是说研究生。”



“研究生也不多。”



“那小师兄怎么就会了呢?”



“小师兄会的东西多了,你数得来吗?”



惊叹完之后,这帮家伙就开始在台下互呛起来了。



其实不止这些本科生惊叹,黄妘萍也在惊叹,她望向旁边坐的许婉韵,“苏亦什么时候会法语了?而且看他的书写那么熟练,这不像是初学者啊?”



黄妘萍终究是跟随吕遵锷先生学习,跟他们几人不太一样,对苏亦近段时间的学习进度也不太了解。



然而,许婉韵不同,许婉韵是真了解。



她笑道,“其实他就是初学的,不过他以前确实会一点法语,但不多。就差不多会点日常用语跟语法什么的。反倒是报道以后才正儿八经学法语,因为他们俩个室友本科都是法语专业,其中一个还去法国留学,另外一个还当过法语老师。所以他这段时间学习法语的动力很足。这点马师兄可以证明,至于他的书写,完全就是因为这小子书法好,仗着自己有书法功底秀书写而已。”



黄妘萍恍然,也哭笑不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