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动物考古第3/3段
至于,魏晋南北朝考古。
这就是宿白先生的基本盘。
至于佛教考古。
国内还在起步阶段。
苏亦只需要超越宿白先生就够。
其实,佛教考古跟之前的诸多方向也差不多,想要超越宿白先生何其难。
这些不提也罢。
剩下的就是郧县人。
跟建始人一样,郧县人也是湖北老乡。
一个是恩施,一个是十堰。
苏亦搂草打兔子,顺便都给讲解了。
郧县人发现的比较晚,1975年发现于郧县的。比建始人还要晚。
不过一开始发掘也不是完整的头盖骨,就是一些人牙。
“这些人牙化石,有上内侧门齿、下外侧门齿、上第二前臼齿和上第一臼齿,都是左侧的。总的形态与北京人的牙齿相似,只是尺寸要大些。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嵌齿象、桑氏缟鬣狗和小猪等。其地质时代有可能早到早更新世。郧县人的时代比北京人稍早,或许属于早期直立人范围。”
其实这玩意,要去过湖北博物馆,就可以看到郧县人化石,而且还不是复制品。
最后才是大家熟悉的北京人。
说到北京猿人,肯定离不开裴老跟贾兰坡院士,苏亦简单带过,“如果诸位感兴趣的话,以后有机会去周口店北京猿人展览馆,就可以现场观看了,这个机会肯定会有的。”
1971年,中科院拨专款对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北京猿人展览。
直到94年猿人展览馆才改称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到了又改称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反反复复,来来回回。
不变的依旧是馆内的化石馆藏。
“据我所知,周口店遗址,是咱们北大考古专业的实习单位之一,每年都会带学生过去做田野实习,或者去参观。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在未来肯定有机会去现场观看的,到时候,吕遵锷老师还可以跟大家做现场解说,吕老师的水平可比展览馆的解说员专业多了。”
难得有机会,调侃一下吕遵锷教授,苏亦还是很乐意的。
吕遵锷教授指着苏亦笑骂,“臭小子,就知道拿我开涮。”
等苏亦这些东西讲述完毕,吕遵锷说,“你赶紧拿话化石到下面给同学看一看,不然快要下课了。”
同样是人,吕遵锷教授干枯的双手拿着白花花的古人类化石捧在手中,就给人一种惊悚的感觉。
然而,苏亦一双稚嫩的双手捧着这些白花花头盖骨,放在考古专业的这些女生眼中,就变得异常可爱了。
他刚拿着头盖骨下来,这些女生就争先恐后说道,“小师兄,这里,这里,拿过来这里让我们看看嘛!”
“别急,别急,都有,都有,看完相互交换看。”
“观看的过程之中,要小心,可不能损坏这些化石,虽然是复制品,但价值非常难高的,这些化石都是首批复制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以及研究价值。”
生怕这帮家伙把化石复制品弄坏,苏亦不得不强调他们的价值。
也就是在北大。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的北大。
不然,哪里有那么容易就把这些高质量的化石复制品拿出来在课堂当教具啊。
前世,在云大读研,苏亦想碰这些玩意一次机会都没有。
惨兮兮的。
这就是北大学生的优势。
其实,旧石器时代考古课程,是有机会去文史楼东边的古化石的库房上课的,就好像医学院的学生去解剖教研室辨认人类骨头一样。
在北大考古专业,在这个方面的馆藏也足够学生去专业教室上课。
也就是今天是第一节课,不然,也不需要在普通教室里面,也不需要吕遵锷拎教具到课堂。
文史楼东边那个堆满人体骨骼的屋子,应该是北大考古专业最为恐怖幽深的地方。
估计下节课,吕遵锷老师就要换战场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