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第3/4段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些石器时代的划分,有了一个具体实物遗址,而非抽象的概念,严先生在课堂上还要举列子。
“比如,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东南欧的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等,都经历过前陶新石器时代。咱们中国的华南地区和黄河流域,也发现了一些前陶新石器遗址。”
具体是那些遗址,严先生并没有提及,或者是留在后面的课程在讲述。
然而,等严先生提到华南地区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都下意识望向后排的苏亦。
甚至,还有学生提问,“严老师,石峡遗址是不是前陶新石器时代遗址啊?”
显然,经过新闻报纸的传播。
大家都知道广东有个著名的石峡遗址。
本来,石峡遗址就是78年发掘出来最为重要新石器遗址之一。
严先生摇了摇头,“并不是,石峡文化是中国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所以石峡文化,也称为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说着,严先生突然望向苏亦,“苏亦同学,去过石峡遗址吗?”
苏亦摇头,“前几个月在粤博实习的时候,只去过河宕遗址,因为我实习的时候,石峡遗址今年的发掘任务已经结束,差不多在收尾阶段。”
众人恍然。
严先生笑,“大家可能不知道,苏亦同学已经在考古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石峡遗址稻作起源的论文,所以要论对于石峡遗址的研究,苏亦同学比我更加深入。如果大家对石峡遗址好奇的话,可以私底下跟苏亦同学交流,咱们现在就不深入讨论了。”
这个就是严文明跟吕遵锷两位先生的区别,要是吕遵锷先生有这样的机会,直接就把苏亦拎上台上去讲课,直接躲在旁边偷懒。
然而,严先生不一样。
他点到为止。
让大家知道苏亦的厉害,这事就到此为止,没有继续了。
苏亦蛮喜欢这位先生的上课风格,一板一眼,有条不紊,继续推进课堂进程。
不想吕遵锷先生喜欢拿苏亦来开玩笑,也不会想金克木先生那样天马行空,习惯性跑题。
每一个先生都每一个先生的上课特点。
让苏亦意外的是,这位先生怎么就知道在自己考古杂志发表过稻作起源的文章?
石峡稻作遗址的论文,只是一篇论述性论文,并没有弄出什么新奇的观点,更多是为华南稻作起源做一些理论上的支撑,也就是对丁颖教授的稻作起源“华南说”提供一些考古实物上的支撑。
再多,就没有了。
也就是刚好碰上石峡遗址大热,趁着这个风口才能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不然,估计悬。
当然,这片文章学术意义还是有的,算是国内第一篇全方位论述石峡稻作遗址起源的论文,未来苏亦还在这个方面深入的话,就可以继续写一些关于华南稻作起源方面的文章。
甚至可以横向对比整个南方的稻作遗址,然后深入研究农业考古。
说不定若干年以后,他就是国内农业考古领军人物,或者说是稻作考古第一人,其实,这样也挺好。
未来只要历史或者考古专业的学生一旦研究稻作起源就肯定绕不过他。
甚至做到研究农业史农业考古的学生,一听到“苏亦”两个字都忍不住颤抖。
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不错的。
然而,苏亦志不在其。
未来如何,未来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