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偶然第3/3段
这个想法得到了当时史学系的向达先生的赞成和支持,甚至向达先生还专门向当时的史学系主任郑天挺先生做了推荐。
就这样,邹先生才顺利进入史学系读书,还顺利担任史学系学生课代表。
有了课代表的身份,跟史学系的诸位先生的接触就多了。
这样一来,邹先生就有机会接触到古文字、古器物以及考古学的相关知识。
比如,他接触的第一个师长就是张政烺先生。
当时张政烺先生在讲中国上古史、甲骨文、还有古器物学,北大当年的学生深受其影响,现在北大的诸位师长,基本上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相关课程,就算宿先生也不例外。
除了张政烺先生之外,还有郭宝均先生以及夏鼐先生。
受到这些师长的影响,邹先生自然而然就入了考古专业的坑。
但一些具体的细节,苏亦就没有那么熟悉,所以需要还要跟许婉韵相互印证。
他也不是八卦。
前世研究的就是考古学术史,研究学术史,对相关的学者不熟悉,那怎么研究他们的学术思想?
这样一来,苏亦又有了新的发现。
比如,邹先生一个法律系的学生是怎么认识当时的史学系老师向达先生的?
许婉韵解释,“据我所知,他们都是湖南老乡。当年邹先生在法律系的时候,就有一个湖南溆浦籍的同学,所以,对方就约他相伴去拜访史学系同乡讲师向达先生。更加巧合的是,向达先生跟邹先生都曾经读过大庸私立兑泽中学,所以,邹先生因此感到格外亲切。此后,邹先生经常和同学看望向达先生,并且经常跟向达先生请教一些史学相关问题,就这样,向达先生在后来也顺理成章的成为邹先生走上学术路上的引路人。估计当年还在法律系读书的邹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跟向达先生还有这么奇妙的缘分吧。”
说到向达先生,北大历史系的学生都不陌生。
不止邹先生觉得向达先生亲切,就连苏亦跟许婉韵都觉得向达先生亲切。
原因很简单。
当年宿白先生读就是向达先生的研究生。
不过,邹先生的导师却不是向达先生。
主要跟向达先生的身份以及研究方向有关。
52年的时候,北大史学系筹建考古专业,在向达先生的推荐下,邹先生就成为新成立的考古专业第一个研究生(当时按苏联学衔制度叫副博士学位)。
之前在文史楼阅览室,谈及向达先生的时候,许婉韵还让苏亦慎言。
这一次,反而没有那么大的顾虑了。
因为到了十分月份,很多风气都开始明朗化了。
只要不在公众面前大肆谈论,一些历史系的师长都可以谈及。
甚至,因为以前的陈年旧事,经常有家属去找系领导申诉。这段时间,静园三院闹哄哄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
然而,让苏亦意外的是,邹先生当年的主要导师竟然是考古所的郭宝均先生。
听到这时,苏亦都有些感慨,“没有想到邹先生还是郭宝均先生的研究生啊。”
许婉韵解释,“其实,当年是联合指导的,有点像咱们现在。因为邹先生是第一个研究生,大家其实都不知道怎么培养,这样一来,就一起培养。所以,张政烺、苏秉琦两位先生都是指导老师,甚至,苏秉琦先生还负责具体辅导。主要是郭宝均跟张政烺两位先生在北大的时间并没有苏先生多。”
所以,从师承关系来说。
邹先生也是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
当然,作为考古教研室的首任主任,苏秉琦先生成为首名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为什么主要导师是郭宝均先生,也很好了解。
因为郭宝均老爷子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殷商考古。
他当年在北大讲述的也是殷商考古,还参与过城子涯的发掘,跟梁思永、吴金鼎等先生一起编写《城子涯》的发掘报告。
邹先生为什么会研究商周考古,估计跟郭宝均老爷子有很大的关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