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湖光塔影第3/3段
“西安小雁塔。”
“上海龙华塔。”
“北京八里庄塔。”
“北京黄寺石塔。”
“北京宁天寺塔。”
“北京五塔寺。”
“承德须弥福寿琉璃塔。”
“这些古塔有些还存在,有些已经毁灭于战火之中了。”
说到这里,苏亦说,“说到咱们中国的古塔,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人,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他于1906-1909年穿越中国12个省区,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这里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佛像、古塔建筑的照片,它们大都依然存在(有些毁于战火或其它原因,之后被重建),是真正的历史见证者。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搜集一下他的拍摄的照片观看,应该是第一个专注拍摄中国建筑的外国人了。”
听他说完,众人恍然。
对于他这位小师兄的博学也见怪不怪了。
倒是,许婉韵笑个不停,“你小子,又跑题了。”
汗!
苏亦有些尴尬地望向宿白先生。
宿白先生不苟言笑,“确实喜欢跑题,不过你讲这些也属于类比,同学们应该会喜欢听,难怪其他老师都反馈你讲课不错。继续吧。”
明明在夸。
却给人一种很严厉的感觉,这估计就是宿白先生的风格吧。
既然宿先生让继续。
苏亦就继续,“咱们说会博雅塔,为了与校园古典建筑群和未名湖风光相协调,燕大校方向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后,决定参照通州燃灯塔,建造一座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校园内的建筑高度都低于博雅塔,据传是由于文物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之所以参照通州燃灯塔,那是因为通州是燕大前身之一——协和大学的所在地。”
说到这里,苏亦免不了给大家科普一下燕大的校史。
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初期名为还命名为“北京大学”。
前两所大学,从1916年开始就酝酿合并,但新校名跟新校长人选到1918年尚未确定,只挂出了“PekingUniversity”的英文牌子。
这个英文名字是不是很眼熟?
没有错就是北大的英文名。
一开始燕大就打算蹭北大的热度。
恩,就是这么秀。
这段经历,让苏亦想起来华科合并的八卦,当初华中理工大学打算跟同济医科大学合并,当时,同济医科大方面极力发对使用华中理工大学当校名。
换成华科一样,英文名字其实并没有改变,依旧没有改变。所以英文名字再次翻译过来依旧是华中理工大学。
好吧,这个真的是八卦了。
这都是张雪峰的段子,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是关于燕大的部分,确实是真实再不能真实的事情了。
“但是,燕大之所以叫燕大,还是从司徒雷登到任以后,为了不与当时的国立北大混淆,经过多番争议,1919年包括蔡元培、吴雷川、胡适等在内的校名决议委员会在诚静怡的建议下,决定讲这所大学命名为燕京大学。”
“当时,校址也不在燕园这里,而是在北京城东南角盔甲厂一带,校舍简陋,经费短缺,环境十分窘迫。”
“所以不要以为教会大学就很有钱,很阔绰,甚至1920年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时,燕大仍只能使用佟府夹道旧址。那么为什么燕大的新校址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切都从司徒雷登开始说起,重新选择一处新校址,是司徒雷登在答应就任燕大校长职务时提出来的条件之一。于是,为燕大寻找一个新的地块建设校园也就成为司徒雷登就任以后最为首要的工作了。最终,对方联络以后,燕园才正式诞生。”
既然跑题。
苏亦也不介意跑得彻底一些。
甚至,连博雅塔为什么叫博雅塔,他都还没有说,就跑去扒拉燕大的校史。
等他说完,许婉韵都笑抽了。
马世昌跟姚华山都忍不住摇头。
其他学生,却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趣闻,可比枯燥乏味并且还看不懂的古代建筑有趣多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