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站在博雅塔塔顶上的男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尤其是考古人,品德就更为重要。



甚至,苏亦觉得宿先生就是故意让同学们看到这一幕的,不然,作为考古专业的副主任,又是博雅塔的实际管理者之一,他真要清理掉这些东西,随便找学生就可以办到。



却偏偏让一帮学生经历这些东西,还让同学们亲自参与清理,这个过程绝对比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述各种知识让同学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最终,苏亦还是给出自己的建议,”咱们可以写一些标语,当作提示。也可以在路边设置如厕路线指示图,其他的,咱们课后讨论,咱们先登塔吧。“



比如不要随地大小便,抓一罚百之类的。嗯,有点辣眼睛。



此时的博雅塔并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非要谁是管理人员的话,那么宿白先生算一个。



因为他恰好有博雅塔的钥匙。



这些年的博雅塔,都成为北大考古系的常用教学建筑之一。



宿白先生把钥匙递给苏亦,“去开门。”



这个下意识的举动,又再一次让众人感受到苏亦在宿先生心中的地位。



别小看一个钥匙,也别小看递钥匙的小举动。



这一切都可以从细微之处反映出来导师的亲近之举。



苏亦接过钥匙,却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开门。



推开塔门的一刹那,没有佛光宝气溢出来,塔室内也没有供奉着燃灯佛,因为,这里终究是北大的博雅塔而非通州的燃灯塔。



宿先生讲学,”如果是在燃灯塔,塔室内会供奉着一尊燃灯古佛,不过博雅塔是水塔不是佛塔,自然不会有佛像。同学们,短时间内没有机会去参观燃灯塔,那只能从文献去搜集资料。“



说着,宿先生望着众人,“你们知道最早记载出自于哪里吗?”



不用想,肯定没人知道。



也不对。



马世昌跟许婉韵应该知道,因为这俩本科都在北大考古专业读。这些课程,估计他们早就上过。宿先生重点考问的对象也不是他俩。



别说,其他本科生,就连姚华山都不知道。



谁让他本科读的就是兰大。



这老兄的北大情结,说不定就是因为老校长江隆基才萌生的呢。



不出意外,苏亦再一次被拎出来。



宿白先生问,”苏亦,你呢?“



众人笑。



在外面的时候,苏亦还跟大家上课,不断地提问大家呢,现在被宿先生提问,有种风水轮流转的感觉。



好在这题,苏亦是知道的,不然多尴尬。



”根据现有的资料,关于通县燃灯塔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上。其内容是:“古有曰佑圣教寺者,今通州学宫也。宫墙外片地,故塔存焉,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供燃灯古佛。塔有碣,楷书,续续字间存,周某号几年,......此北朝后周宇文氏也。塔别存石一方,唐贞观某年,尉迟敬德修,又一方,元大德某年,笃烈图述再修”。”



对于他的回答,宿先生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有呢?”



文献功底不是说说而已。



能够知道原文出处已是不易,能够背诵原文,就极为难得。



却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苏亦的记忆力极强。不然,普通的学生,哪里会背诵原文,就连宿先生本人也是多次讲学引用太多才做到如此。



反观苏亦,脱口而出。



这小子,难怪被会其他老师说是通才,就这记忆力,很难不通。



但宿白还是希望他是一个专才。



在他的提问下,苏亦再次说,“其次,康熙三十六年《通州志》(吴存礼编)也有关于该塔在一次地震后修复的记载:“明成化间旁造石梯,皇清康熙间地震倾圯,修不克,州刺史吴存礼倡议公揖鸠工增葺,遂使浮图合尖,迄今拂汉凌霄,扃窗洞豁......”。后来,民国二十七年《通县概况一览》有记载说:“清康熙十八年地震尽圯,卅年僧人照感募捐修建至三十五年,知州吴存礼倡议公捐落成此塔”。”



这部分的文献,则相对简单一些。



燃灯塔地处通州,想要查阅燃灯塔的资料,通州地志就是最好的文献参考资料,通常,本地县志等资料上都可以查看到当地著名建筑物。



唯一困难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帝京景物略》,然而,这书却极为出名。



北京名胜景观的记录,是《帝京景物略》的重点。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卧佛寺、戒坛、十刹海、海淀、玉泉山、西山等等,我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相关记载。



甚至,这书都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