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偶然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重复章节,不要订阅)



上课钟声响起,俞先生开始上课。



因为前面部分苏亦缺席,今天的课程已经讲述到第一章的第二节,已经讲述到第二列国城市的发展。



第一节,冶铁技术的发生及其作用,苏亦错过了。



错过了便错过了,不过内容还是要看。



为什么会在讲义第一节强调冶铁技术?



因为铁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而且还表明整个社会关系也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用俞先生在讲义里面的话来说,就是。



“铁器的出现,对世界各地所起的作用,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并不一致。例如,在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奴隶制国家中,到铁器时代早期,进入到发达的奴隶制时代;对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奴隶制国家以北的广大欧、亚两洲的原始部落来说,到铁器时代早期,它们是加速了阶级的分化,很快就跨进了阶级社会之门。”



这是分析西方的。



然后轮到中国的。



“在中国,当铁器产生后不久,就发展到封建社会。由此科建,单纯注意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历史发展的复杂情况,新老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在理论上的荒谬,在这里也遭到了事实的批驳。为了确切表达古代历史的具体面貌,凡是已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国家的历史和考古学,我们一般都用古代国家的具体朝代来称呼它,例如我国这时期的考古学,就叫做‘战国秦汉考古’而不是用早期铁器时代这个名字。”



最后一句话点题了。



还带着批判性的言论。



其实就是回顾当年国内考古界受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概念影响,从50年代以后,咱们国内的秦汉考古包含战国考古。



很有年代感。



甚至还说到战国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初阶段。



战国有多少个诸侯国?



说实话,苏亦也不甚了解。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这节内容讲述的列国城市的发展,也并不能面面俱到。



讲述战国的城市发展,其实还是从社会关系等角度去分析。



这个问题,最总还是回到古史分期上。



这本讲义都是按照战国封建说来编写的。甚至在绪言部分,还提到在考古学中,石器、铜器、铁骑时代的概念,当主要是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把它保留下来。但资产阶级学者顶多只能看见人类技术发展的一般进程,不可能也不敢正视生产力发展对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作用。



再后来,就开始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来论说生产关系。



在考古学里面,处处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后世看来,挺不着调。



但在七十年代,这就是主旋律。



然而,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郭先生提出来的战国时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翦两位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先生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先生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先生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北大学生在使用《中国史纲要》当通史教材的时候,也都要了解翦先生的这个说法。



但尚先生魏晋封建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诋毁。



内心深处,俞先生是认同魏晋封建论的。从后来他跟张政烺先生的交往事件,可窥见一斑。



学历史的人,可能多少知道张政烺先生是魏晋封建论者,但未必知道张先生是国内魏晋封建论者的第一人,然而,他跟尚先生一样,也遭受到了诋毁。



但在课堂上,俞先生并没有太过于讲述古史分期的内容。



毕竟,国内古史分期争论不休,一共有八种说法,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似乎哪一个朝代都有学者提出假设。



他只是简单带过。



用春秋笔法讲战国封建说,还挺应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