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棵开花的树第2/3段
一开始,苏亦以为没有票,就不能买自行车,后来才知道二手自行车,不需要这个限制,才决定买一辆二手自行车。
他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北大各个角落都要跑,不仅在历史系蹭课,还要去东语系,未来估计哲学系、中文系都要去,这样一来,需要跑的地方就太多了。
光靠两条腿太耽搁时间。
把这些时间浪费在路上,对于苏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他买不起新的自行车,绝对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没有票。
他家真不穷。
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从小到大也算是衣食无忧了。如果不是在首都,而是在新会,他的小日子估计过得更加滋润。
苏亦也不需要像上一辈子一样,为了考北大自绝后路,用自己的存款来过日子,惨兮兮的,天天啃泡面馒头。
这一世,他不想在金钱方面浪费太多的精力,需要用钱的地方,基本上都不会对自己抠。
有钱,先花了再说。
爸妈没有,找老爷子要,老爷子没有,找小叔要。当然,他现在的花销,不需要找小叔求援的地步,老爷子的资助,就足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去食堂,可以很随心点糖醋排骨的原因。
完全就是苏家就这么一位宝贝疙瘩在北大读书。
开学之前,生怕他在北大钱不够花,老爸老妈就给少给他塞钱,这加上二叔、小叔、大姑她们给的零花钱,苏亦只要不乱来,在北大第一个学期,过得应该算很滋润了。
当然,买一辆自行车已经是苏亦目前财力的极限。
不然,足够有钱的话,他早就跑去买照相机了。这样美好的时代,不用相机记录下来,绝对枉费自己重活一世。
燕东园在东门外,没有自行车之前,每一次都要从学生宿舍徒步到东门再沿着中关村北大街走到燕东园24号楼,一来一去之间,可没少耽搁时间。
有了自行车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
在燕园溜达,就没有那么废双腿了。
有了自行车,其实也没有拓宽苏亦在北大的活动范围,宿舍教室图书馆之外,顶多就是去朗润园还有燕东园跑得勤快一些,当然,有时候也会去王永兴先生所在的体斋,毕竟他现在怎么说也是王永兴先生敦煌学的助教。
助教就有助教的自觉性。
因为王永兴先生腿脚有些不方便,所以,每一次上课的时候,苏亦都要提前去体斋接王永兴先生,有时候是提他拿书,有时候是直接载着对方到文史楼这边。
这也是苏亦购买自行车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老先生倒是很不好意思,不想让苏亦如此折腾。
苏亦都没觉得什么,因为,这一次接送王先生的过程都是一次开小灶的过程,这种大师私课时间,除了苏亦,别人要体验想都不要想。
而且,自己能为老先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好。
师兄马世昌可以给导师宿先生擦黑板一擦就是几十年,马世昌这个行为,给了苏亦很大的触动。
让他觉得在对北大诸位师长的尊重上,也可以落实到实处,而不光是在口头上。
有课的时候,提前过来接送王先生,对于苏亦来说也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困难,也不花费他多少时间,就是有点繁琐。
但这个繁琐,对于王先生来说,又不值一提,因为腿脚不便的王先生,要是没有人接送的话,也都坚持着自己拎着厚厚的书籍去教室上课。
一走就是大半个小时。
因为这些书籍除了讲义之外,大部分文献都是用来当教具用的。
敦煌学太枯燥,又太专业。
甚至,一时半会都没有教材,王先生唯一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敦煌学的内容就是这些真真实实存在的著作文献。
一想到走路都不方便的王先生,日复一日的拎着书,从体斋出发,在路上走了大半小时来到文史楼给他们上课,苏亦就觉得自己有课的时候才去借王先生这事就显得太过微不足道。
苏亦不仅要经常跑体斋,更要经常跑燕东园24号楼。
他这一段现在怎么说也是王永兴先生敦煌学的助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