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拜访高铭老师第2/3段
于是,苏亦也不吝啬。
他说,“大家很多人都有乘坐火车的经验吧?这首诗,就是诗人乘坐火车经过山间的时候,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诗人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
“哇!这一幕,太美丽了吧。”
“从黑暗中出来,慕然回首,却是开满白色花朵的油桐,定然美极了。”
“于是,小师兄就写下这首诗?”
苏亦摆手,“别闹,这样的场景,确实如同大家所说,美极了,如果我在现场,也会惊叫起来,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不过这样一个棵树木,很快就消失在诗人的眼中,转瞬即逝,因为很快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于是,这一刻油桐就成为诗人心中最为念念不忘的存在,再加上,诗人喜欢佛家典故,于是,就有《一棵开花的树》出来了!”
他说完,教室的学生忍不住鼓掌。
有人说,“小师兄,这个诗人就是你吧?”
“不用想也知道是啊,油桶生长于南方,小师兄就是在岭南长大的。”
不少人露出恍然的脸色。
苏亦扶额,这玩意越抹越黑了。还是不要瞎抹了。
就在苏亦准备安静下来的时候,又有学生说,“小师兄,那《石桥禅》呢?这首诗写的也很美啊,这首诗怎么来的呢?”
于是,苏亦就跟他们说《严楞经》说阿难与佛祖的故事。
结果这帮家伙根本不爱听。
还有人说,“不是这样的,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小师兄你还在文学社活动室跟中文系的人讲《千年等待》的故事,小师兄,你可不能偏心啊。”
“对,小师兄,我们也要听《千年等待》这个故事。”
苏亦听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行,给你们讲千年的故事。”
众人鼓掌。
苏亦说,“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
“啥啊?”
“白蛇传啊?”
“什么情况?”
“这不是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面的话吗?”
得,这帮家伙也是识货的。
苏亦一本正经道,“别打岔,还要不要听故事了?”
虽然觉得不对劲,但他们还是老实下来了。
“白蛇叫做白素贞,而青蛇则叫小青,两人结为主仆,更以姐妹相处。一日,青白二蛇妖在西湖的断桥上找到了许仙,白素贞和他一见钟情,并且主动以身相许,与许仙结为夫妻。”
“那日,许仙从船头上桥,却见迎面走来两个穿着一白一青色长裙的女子,撑着油纸伞,从断桥走过。”
“啥?”
“我怎么感觉这是《雨巷》啊?”
“嘘!”
“等两个女子从许仙身边走过的时候,许仙突然看到地上丢了一把金钗,连忙捡起来,喊住白素贞,‘小姐,这是你掉的金钗吗。’于是,这个千年情缘开始续上了。”
“断桥上的一眼已让白素贞芳心一动,轻微的试探更让她欢爱他的人品俊秀不凡;而眼前的花容月貌,也使得许仙如坠入一场美梦之中。船舱中的再次相遇、纸伞内的情潮暗涌、双茶巷的晴天霹雳、槐树下的两心相契后,终于迎来的是幕府华堂的洞房花烛……”
“这不是《白蛇传》吗?哪里来的千年的等待了?跟《石桥禅》有什么关系啊?小师兄,你骗我们的吧?”黄莺歌忍不住问道。
苏亦笑,“胡说,我哪里骗你们,《白蛇传》就是千年的等待。因为,一千八百年前,善良的小牧童从捕蛇人手中救下一条小白蛇。一千八百年后,峨眉山颠,一条白色巨蟒破山而出,受菩萨点化,来到人间--她就是白素贞。而小牧童就是许仙的前世,于是一段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石破天惊中揭开帏幕。”
“好吧,确实是千年的等待。那么石桥呢?”黄莺歌说。
她也承认苏亦的解释,多少有点道理。
苏亦解释,“断桥残雪啊,西湖的断桥就是石桥啊。”
噗嗤!
教室的众人,都忍不住笑起来了。
黄莺歌哭笑不得,“不是这样的,你给中文系的人讲的故事,明明不是这样的。”话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