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平平无奇高老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许婉韵点头,“我爸妈说,对老房子有感情不舍得搬了,再说,大家的住宿条件都紧张,就不给学校添麻烦了。”



高铭笑,“你爸这是高风亮节,当初,我们分房子的时候,也都讲究谦让,大家也不怎么在乎,够住就可以。当时,我女儿还没出生,一家三口分到这套房子都觉得有点大了,现在女孩子大了,就不够住了。”



苏亦说,“相比较之下,广美的筒子楼太差了。我妈还要住筒子楼的单身宿舍。”



高铭感慨,“咱们国家的住房条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改善了。”



说完,望向马世昌,“要说条件艰苦,小马应该深有感触。”



马世昌说,“敦煌生活条件苦,主要交通不好,住宿方面也还好。主要是早些年,比较艰苦。早期,因为人家研究人员增多,常所长就将马厩加了前墙和隔墙,作为一间间的宿舍进行使用。这些房子,基本上去过敦煌采风的专家学者都住过。因为工作需要,职工宿舍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在中寺,有时在北边的宿舍区,有时也会搬到下寺住。”



苏亦好奇,问,“马师兄也住这些房间?”



马世昌说,“我去的第一年,也住过这些马厩改的房子,不过后来住宿条件也有所改善了。因为,1964年的时候,由清华建筑系毕业的萧默主持设计,县工程队施工修建的,使用了水泥、青砖,还糊了顶棚。一共建成一排十一间宿舍,我也住过,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但是这些年啊,也都习惯了,现在突然回到咱们北大读书,少了哪些漫天的黄沙,反而不习惯了。”



苏亦笑,“马师兄有机会的,咱们首都的沙尘暴,也不弱到哪里去。”



七八年的,首都也曾有三怪,其中一怪,便是大姑娘的头巾戴两条,一条保暖,一条是纱巾尼龙巾,不是用来装扮美丽自己的,而是主要用来蒙头抵挡风沙的。



苏亦提到这个话题,大家聊天的话题,也慢慢转移了,不再停留在住宿条件。



甚至,还提到了三北防护林。



高铭说,“现在国家对这个方面也开始重视了,以前腾不出手来治疗,现在刚刚启动三北防护林工作。”



前世,大众对三北防护林应该不陌生,甚至天天在蚂蚁森林种树呢,甚至连内蒙啥不知道的小学,都知道阿拉善了。



尤其是现在三北防护林连影子都没有,11月份的时候才刚刚启动,还属于文件上东西,这个年代北京的沙尘暴严重的程度,是前世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以前,在北京待,听得最多的就是首都雾霾,现在雾霾倒没啥事,沙尘暴挺可怕。



说着,大家就把话题放在苏亦的身上。



“小苏,你是广东人,从小生活在南方,北方的天气,尤其是首都的天气,很不习惯吧。”高铭问。



苏亦点头,“确实,现在11月份,北京就挺冷了,在广州都还穿短袖。一下子确实有点不习惯,不过北京的秋天还是很舒服的,天凉好个秋啊。”



噗嗤。



许婉韵笑,“却道天凉好个秋,能这样用吗?你个大诗人。”



苏亦笑,“婉韵姐,你别打趣我了,啥大诗人啊。”



许婉韵说,“你大诗人的名头,不仅在中文系传遍了,在咱们历史系也都传遍了。”



马世昌点了点头,“这点我可以证明。”



更让苏亦没想到的是,高铭也说,“我也听说了,之前在办公室,还有不少的老师都谈论这事呢,都没想到你小子还有这个诗才,甚至,俞老师还说,当初的迎新晚会,就应该让你登台表演。”



啥啊。



浮夸了啊。



许婉韵却说,“迎新晚会过去了,还有新年晚会啊,到时候,期待苏亦你登台表演节目。”



歪楼了。



这几天,怎么啥话题都能拐到这里啊。



苏亦无奈,“要不,咱们还说回天凉好个秋,说回《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吧?”



高铭先生突然读起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读属于文件上东西,这个年代北京的沙尘暴严重的程度,是前世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