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终于能在图书馆遇到学姐了第1/3段
(还剩四千,继续占坑,后面补上。)苏亦再次见到黎新叶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以后了。
过去的一周,苏亦也没闲着。
依旧在忙碌着。
上一次拜访高铭先生以后,他这边又开始古文字的研究,说研究不合适,他的古文字功底谈不上研究,更多还是学习。
他这段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蹭课,也逐渐减少了。
历史系哪边,中国通史这些基础课程,他已经不去了,也不能说不去,只是开始又意识的减少相关的课程。
张光达先生隋唐史部分,他偶尔还会去,因为《大唐西域记》他还要看。
漆侠先生的《宋代经济史》,基本上不去了,宋史,尤其是经济史部分,对他来说,了解即可,他不选择继续深入,宁可先生通史宋史部分,苏亦也没有继续去蹭课,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他知道自己要有取舍。
宁可先生一直在北师院教书,在北大历史系开课就是外聘的,一个星期来两次。
次数不多,苏亦要忙其他的事情,时间就容易重合,想要过去蹭课也比较难。
宋史这部分,他也只能自学了。
丢掉不可能,要宋史方面的常识,啥都不懂,他以后哪里还有脸面去邓广铭先生家拜访。
北大历史系外聘的兼课老师,除了漆侠先生,宁可先生,还有蔡美彪、胡如雷、王利器、刘乃和四位先生。
这几位先生,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他们的课程,如果不想时间相冲突的话,苏亦都不愿意错过。
但又不得不错过。
他又不神,要学的东西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个领域都想要精专。
蔡美彪的《辽金元史》,苏亦也基本放弃了,时间不冲突就过去,时间冲突的话,不强求,其他先生的课程也都是这样。
其实除了,胡如雷先生讲《中国封建社会形态》外,其他课程都挺有意思的。
比如刘乃和讲《中国历史常识》、这门课包括天文历法、地理、职官、姓名字号、避讳、目录等丰富内容,对于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挺有意思的,可以补足这方面的知识。
苏亦有时间也没有错过。
他蹭课的次数多了,刘先生竟然也知道他的名字。
甚至还知道他新会人,这期间,刘先生自然免不了对他的勉励一番。
还推荐他有时间可以多看看一些陈垣先生的书。因为刘先生也知道他研究佛教考古。
因此还特意问他,有没有看过陈垣先生的专著。
苏亦自然是看的。
在中国史学界,二陈的学术,谁能忽略。
这段时间,苏亦一直跟周一良先生学史,没少翻看陈寅恪先生的专著,自然,也不会忽略陈垣先生的专著。
他前世只知道陈垣先生有一本《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如果想要读汉文佛典的话,这本书就是很好佛籍导论了。
本书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所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
其中,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
比如之前翻看周一良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唐代密宗》的时候,涉及的《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都有收录。
配合着宿白先生的《汉文佛籍目录》,会有不小的收获。
当然,七十年代,宿白先生这本书,还没有出版,陈垣先生的这本概论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在北大待了一个多月以后,苏亦发现了一个大致的规律,那就是各位老师都喜欢跟自己的学生们聊他们的老师。
这似乎就是一个传承。
苏亦也爱听。
这些前辈的生平,各个传奇。
因为是陈垣先生的小老乡,又是研究佛教考古的,这个奇妙的缘分,让刘先生对苏亦格外关注。
有一次,课后,还让苏亦有时间可以去北师大她的家中做客。
能被一名德高望重的先生邀请一予以纠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