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什么是千与千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出生在内蒙的女诗人,外婆还曾经是蒙古旧王族公主,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在草原长大后不会射、不会骑,却有一双和开弓射箭等力的手——她画画,她写诗。



很早很早的时候,她就喜欢读诗,写诗。到了高中,立志修习绘画,之后从师范大学的美术系毕业,再留欧专攻油画和铜版画。



从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大专院校的美术科系里担任教职,就这样认认真真地过了许多年。



因此,诗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爱好,却因为爱好而广为人知。



她的绘画非常不错,不少出版的诗歌还有她亲自手绘的插图,少女少男的速写插图,充满梦幻的色彩。



对于,某些喜欢这些文艺调调,又幻想浪漫爱情的少男少女来说,这些情诗配上这些浪漫的插画,太过浪漫了。



苏亦就是从这些书中插图获取灵感,才有了黎新叶这幅手下读诗的画作。



一切都恰好好处。



苏亦望着她,“喜欢吗?”



“啊!”



黎新叶先是一愣,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很喜欢,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绘画形式,看入神了。”



苏亦解释,“这是漫画!”



“漫画?”



方灵跟黎新叶都是第一次听说过。



于是,苏亦解释,“大概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开始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本是作大壁画时,在小纸上的速写,但因夸张的画作,滑稽的表现,而开始了西洋的漫画。同时,漫画自西方传入日本,并发展出独特的绘画风格,逐渐在日本形成了拥有大量读者群的庞大产业,其影响也延伸到其他国家。在咱们国家,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连载了丰子恺的画,该刊主编郑振铎把丰子恺这种独特风格的画定名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不过这只是一个说法,也有人说,1904年的时候,国内就有漫画刊登于报纸的。但不管怎么说,咱们国内的漫画更多还是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这个方面跟油画还不太一样。”



漫画源于欧洲,但日本才把它发扬光大,这点,无容置疑。



苏亦也只是简单跟两个姑娘科普一下漫画的概念。



黎新叶说,“以前看过一下插画,以及小人书,有点类似于苏亦你的画,又不太一样,没有你这样的线条分明。”



苏亦解释,“小人书是连环画,跟日本漫画差不多,不过画法还是不太一样,连环画主要是从咱们中国画演化起来的。实际上,日本漫画也借鉴咱们中国的连环画,有种说法,日本在战后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连环画被用作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宣传工具,被政府大力推广,后来有一个日本青年,觉得这样用连环画浪费了,于是就将连环画的方式与迪斯尼动画风格做了结合,创作出了漫画这种风格的东西。这个日本年轻人就是手冢治虫先生。他一手建立了日本漫画的发展方向,也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父。”



说着,苏亦随手就画了一副当年手冢治虫手绘的孙悟空与铁臂阿童木的对比图。这幅图手冢治虫的亲笔画作,表明漫画与连环画的发展关系。



“这也也太精致了啊。”黎新叶惊叹。



方灵也竖起大拇指,“厉害!寥寥数笔,勾画出两个极为有趣的小人。”



“你们猜一猜,哪一个表示漫画,哪一边表示连环画?”



苏亦拿着画作,递给她们看。



方灵说,“这哪里还需要猜啊,孙悟空肯定是连环画啊,不过另外一个是谁啊?”



苏亦望向黎新叶,黎新叶摇了摇头,“我也不懂。”



苏亦解释,“另外一个是铁壁阿童木,是手冢治虫绘画的漫画作品,该作品讲述了未来21世纪的少年机器人阿童木的故事。”



他本来想简单提及,没有想到这话,却引来方灵的好奇,“这是啥故事啊,小师兄,跟我们讲一讲呗。”



苏亦望向黎新叶,这姑娘的眸子叶开始发亮,不用想也知道跟方灵一样的心里。



于是,苏亦只能给她们讲故事了。



“天才科学家天马博士的儿子Tobyo,在车祸中身亡。天马痛失爱子,伤心不已。随后以自己儿子的外形制造了拥有7大神力、10万马r />
黎新叶说,“以前看过一下插画,以及小人书,有点类似于苏亦你的画,又不太一样,没有你这样的线条分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