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引进中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林羽看向自己的律师。

  安德烈思考片刻,摇了摇头说道:“是运营推广不够吗?”

  林羽叹了口气道:“不,是因为没有工厂统一化。我们国家的餐饮全依靠厨师的功力,一道相同的菜,在不同厨师手里,可能是不同的味道。

  如果一家饭店没有厉害的厨师撑场面,那家店也开不长久。最后很多老板带着家里人自己做厨师,但还是没法做成连锁店。”

  其实林羽还有些话没有说。

  前世发展到10年往后,国内很多连锁店才大肆发展起来,而且大多是火锅,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火锅?

  火锅的底料口味都差不多,区别就是放进去的东西。

  口味要么不辣要么就是辣的,但这种连锁店没办法向外推广,就像很多国外的食物在国内也难推广。

  比如阿三的咖喱饭,阿三特别爱吃,可别的国家的人吃不习惯。

  想要做到适合每个地区的口味偏好,而且味道保持一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更新速度。

  那些欧美的大牌快餐店早期进入华夏,一份套餐会赠送很多食品,都是小份,然后还有个价格表,是单独小份,中份和大份的价格。

  最早推出的食品种类也非常多,可能有四五十种,但最后只留下十几种。

  留下的全是当地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口味。

  餐厅定期更新的产品,也是在这十几种口味中选出类似味道的新产品。

  像冰淇淋,欧美地区的甜度太甜,亚洲人根本不习惯。还有麦当劳和肯德基,咱们国内的口感肯定比欧美要好。

  因为欧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品种很少,大多就是汉堡炸鸡。

  而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比较刁钻,好吃的食品太多了,你味道一般为什么要选你。

  所以迫使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些快餐店必须做到比一半的餐厅味道要好。

  这些连锁品牌的餐饮店把在中国销量好的产品,直接在欧美地区变成新品上市,完成互补。

  林羽觉得当务之急是怎么让口味变得统一。

  这就需要在国内找食品代工厂,这些比较容易找。90年代许多工厂和企业都开不下去,工人们找不到工作。

  林羽完全可以用低价收购一些合适的食品加工厂,做外包产业对接美利坚的公司。

  其次就是产品。

  肉夹馍可以做半成品,放在冷冻里,拿出来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吃。凉皮凉面冰粉炒板栗这些小吃,要可以打包带走。

  美利坚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地广人稀,大部分人开车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才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美利坚人喜欢把食物打包带回家吃,而且要保证他们晚上带走的食物到第二天早上还能吃。

  老美没有不吃隔夜饭的习惯,只要食物不出现发霉发臭的情况,他们都会在微波炉里加热继续吃。

  美利坚的晚上基本没人出门,就宅在家里,或者在家里开派对。

  大部分的连锁餐饮店,在欧美地区很少有汤汤水水的食物。

  这类食物的一个特点是要及时吃,而且打包容易把汤水洒出来。如果把面和汤放在一起打包,时间久了面肯定会坨,非常影响口感。

  小鬼子的拉面营销算是非常成功了,但他们依旧没有打开欧美市场。

  美利坚这边的人基本都喝冷水,很少有人会煮热水喝,林羽觉得可以销售酸梅汤和凉茶这些饮品。

  安德烈在一旁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对中国的食物并不了解,但看自家老板的样子,好像对家乡餐饮传入美利坚的路边摊非常有信心。

  “那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门面房租下来?”安德烈好奇的问道。

  “门店也拿来开餐馆,做一些相对高端的堂食,也必须根据美利坚的口味做。

  还有就是卖服饰,出售小商品,卖和中国相关的产品,不需要每一家店铺都卖的好,但要让老外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中国的。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从路边摊做起。

  路边摊看起来最廉价,但难度也是最大的,因为路边摊贩接触的人流量最多。
<加工厂,做外包产业对接美利坚的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