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文公去世,秦国内乱第1/2段
青牛事件之后,秦文公的日子相对好过了许多,秦人也慢慢适应了在岐地种田的日子,同时在上天的命令(陈宝事件)和秦文公诛三族的威胁下,秦人和原本的原住民的关系也慢慢趋于缓和,迁居而来的秦人也渐渐接受并学习农业耕种,顺利地转型为农业型人才。
时间便这么一年年过去,在这段时间内,秦国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乱,也没有对外发动战争,国力也是越来越强,但这个时候,一场看不见的灾难却慢慢朝着他们靠近,只是此时谁也没有预测到。
归根到底,事情的起因还是得落到秦文公身上。
一句话来说就是,秦文公太能活了。
秦文公继位之后,整整做了五十年的秦国国君,不多不少,正好半个世纪,应该说,遇到这么一位英明能干的君主,在位时间越长,对秦国的好处就越大,但是,这样一来却会导致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就是秦文公的太子——赢静。
秦文公的太子赢静,也许在他刚刚被册封为秦国太子的那一刻,他心里是十分自豪的,看着脚下这片宽广无限的大地,他不禁升起一股豪迈之情,毕竟他的未来,也如这片大地一般宽阔无比,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会归于他的统治之下。
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此时他并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父亲比他能活多了。
秦文公四十八年,当了太子已不知多少年的赢静终于是再也等不下去,提前一步先去列祖列宗那里汇报了。
太子没了,可是国家却不能没有君主,虽然此时秦文公还活着,可是你不能指望一个当了四十八年的国君能一直活下去,没办法,秦文公无奈之下只能把太子的儿子立为太孙,而这孩子时年六岁。
果不其然,两年后,秦文公去世,年仅八岁的太孙被立为秦国新君,可是满打满算,他今年也只有八岁。
遥想我们八岁的时候,可能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还等着父母接送,如果你指望一个八岁小孩来治理国家,那这玩笑开得未免有点大。
秦文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时他应该是留下了一些辅佐新君的人才,同时为了避免这些人做大压主,他也给他们设置了一些相互制约的措施,可惜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没法了解太多。
但这个事情发生后,也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便是秦国公室的大权转移了一部分,原本属于秦国公室的权力,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当时辅政的大臣手里。
当时的秦国的最高官职叫庶长,相当于后来的相国、丞相,或者说这个职位的权力比丞相犹有过之,因为他还掌握这兵权。
我们知道,丞相是文职,一般是不管武事的,可是庶长不仅可以掌握行政权,同时也掌管着军队。
之前的秦国国君们可能也是觉得庶长这样权力过大,也会搞分权这一套,所以当时庶长也是有多人担任的,分为大庶长、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等等。
不管怎么说,秦文公虽然去世了,可是他一辈子英明睿智,功勋卓著,尤其带着秦人打败了世代的仇敌戎人,夺回了受封的岐地,使秦人正式走出陇地,进入关中,为秦人之后占据整个关中,睥睨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以即使此时作为新任秦公的秦宪公只有八岁,但也没有什么权臣敢对公室做出什么不敬之事。
而在这之后的秦宪公执政时期,国的最高官职叫庶长,相当于后来的相国、丞相,或者说这个职位的权力比丞相犹有过之,因为他还掌握这兵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