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登堂入室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朋友十几年没见,过来叙叙旧。”那女子也知道他脾气,进来随意坐下,一点儿也不在意。见他没接茬,那女子说道,“可贞兄,我们这些老家伙在这儿困顿这么久了,虽然都老了,也还有些憧憬,你就没想过外面吗。”

  宋可贞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前辈都说海外有仙山,可从来只见人去,不见人回。”

  “海外有的不是仙山,是更广阔的天地。”那女子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那帛书斑驳不清,展开之后,更破损了许多,“这是前些时候从墓中发现的古地图。”

  宋可贞皱着眉浏览,他看见一处颇为熟眼,“这儿是……”

  “就是我们这儿。”那女子道,“你曾说此地历史之短,幅员之窄,如大海间一孤舟。由此看来,並不稀奇。”

  宋可贞看着地图,对着脑中印象,细细比对。

  “地图虽不大,此地却只占了这么一个角落,往西而去,从破损严重,但仅仅此处所残红线便五倍有余。”

  “仅仅知道方向,还不够。”宋可贞说道,“得有足以承载风暴和异物的船。”

  “自然,如果说,还有五百载的阴沉木呢。”那女子笑道,“万事俱备,我们也准备在半年之后起航,就欠可贞兄的符文了。”

  见宋可贞犹豫,那女子说道:“早年铁画道人忽然失踪,或许是出海了也不定。”

  宋可贞叹了口气,便应了下来,说道:“可以。”

  “那就说定了,半年之后,在滨海镇。”那女子笑道。

  “好”

  见他还是那副脾气,女子说了几句,便道别了。

  夜晚,孙启在屋中点起一盏灯,就着摇曳的灯影,翻看《容与斋印举》,右手边放着宋先生示范所刻的印。在他看来,书中每一方印都别具格局,神韵非常。他也不贪快,从头细细看下去。

  第一方是七个篆字——岂必局束为人靰。字虽多,安排却极其巧妙,而且,仿佛是为了印证那诗意一般,在几寸的窄小空间里,七个字如同不羁的马,将要挣脱看来。

  孙启顺着那纹路,越看越奇,手指不自觉得想动,他陷入令人纳闷的纠结,既想要乘势舒展一下筋骨,又不舍得离开眼睛。终于,他忍不住站起身子,抄起新买的刻刀,忽地想起没带几块石头回来,跑出庭院,看着房子边散落的青砖,便拿过来,一刀一刀地往上落。

  月光如水,四周人静,只留下断续的金石之声,以及微微动作的身影。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起了兴头,只是想把心中的快意倾泻出来,等他终于累了,停下手,周围已经摆上了十几块的青砖。

  以至于第二天早上,他出现在宋先生店里,那酸痛更盛了。他也不作声,寒暄了几句,默默地跑去后院,继续刻印。他既痛苦又快乐地刻着,下意识觉得今天的宋可贞有些不同。

  宋可贞在门边看着孙启的落刀。第一刀开始,他便知道,孙启要么有天赋,要么回去下了功夫,不论是哪一个原因,都让他有些许欣慰。触动之余,他生起了收关门弟子的想法。

  不过,仅仅如此,还不够。传承,不是件简单的事。

  一连五十日,孙启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店里,孜孜矻矻地刻着印,临走还捎上几块石头,第二日再带过来。

  宋可贞每次做完点评,都看到印章中不一样的面貌。

  期间,孙启也会在宋可贞授意下,帮助前来要字的人写一写字,也抽空学学水墨画。

  看着一日一变的孙启,宋可贞心里收徒的想法也越来越大。

  人们常说悟性是一个人的天赋,其实细究起来,勤奋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天赋。满满一堆的石头,变成一方一方的印,连砺石也被磨薄了。《容与斋印举》上的三十方印,被孙启反复模仿镌刻了二十遍,以至于到如今——

  庭院里,孙启拿起最后一块石头,宛如本能一般,刀起刀落,寒光闪烁之间,石屑纷纷而下。最后,少年朝着印文吹了一口气,灰尘飞落,四个篆字如水落石出——如切如磋。

  看着这“收官之作”,孙启大大扬起了笑脸,他清楚得看着自己的技艺从门外汉,到最终窥见堂奥,全是汗水累积出来的。

  “孙启。”

  忽听见宋可贞的声音。

  “宋先生,我终于完成了。”

  宋可贞难得一见没有皱眉,径直说道:“你愿意做我的弟子吗?”

  孙启立刻应道:“弟子愿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