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语之乡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016年5月29日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河北省的邯郸市,是昨天由我提议的。

  8时30分许,我们准时在老地方会合后,即乘船直接飞到了邯郸,继之降落于市区一偏僻无人处。

  待下了船,见菏桐将飞船遥控至半空中,我就问:“菏桐,悬停在半空中的飞船不会妨碍到飞机的飞行吧?”

  菏桐回道:“当然不会了。因为飞船会自动躲避任何可能靠近它的飞行物或攻击物。”

  此时万里晴空、天气温热。因也来建议先去位于邯郸市丛台区的丛台公园,故我们在来到公路后打车去往那里。

  及到达后我们即进入公园,并随也来往里走去。当行至一座造型独特的高台楼阁建筑前时,也来说:“咱们到这儿,主要是来游览一下这座名为‘武灵丛台’的高台景观。相传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时代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观赏歌舞之所,曾名扬列国,因其上楼榭台阁众多而名‘丛台’。武灵丛台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武灵丛台屡毁建,现存的武灵丛台是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修建的,后又经历过多次修葺。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上曾多次登台观赏并赋诗。”

  上了丛台,我们在来到北门买了票后就登上丛台的最高处。在上面环望,观看效果果然理想:俯视台下,湖面碧水清幽;向西远眺,可见巍巍山峦起伏。

  也来说:“西向的山脉是太行山。下面湖中有座六角亭,为望诸榭,原名‘望诸君祠’,是清雍正年间为纪念战国时著名军事家燕国上将军乐毅而建,现存建筑是80多年前重建的,乐毅本是赵国人,后去燕国为将,晚年回归后效力于赵国,被赵王封为望诸君。”

  见丛台拱门门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弟沾襟”8个镏金字,特嘎便问也来缘故,也来遂道:“唐代邯郸是边陲重镇,那时,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有个‘梅开二度’的成语与此相关。说的是唐代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陈杏元去和番。陈杏元被迫前往,行前与未婚夫梅良玉来在丛台之上泪别。后来,当陈杏元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时,恰路经一处悬崖断壁,在她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际却突然得救了,救她的,是前朝也因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一缕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已经枯萎了的梅花树,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听也来这般讲罢,特嘎叹说道:“好感人的故事啊!”

  下了丛台,我们在园内闲转,当至一回廊处时便坐下来乘凉休息。

  也来说:“8千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千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而‘邯郸’这个地名三千年未变,是中国地名文化中的特例。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公元前386年,赵国国君赵敬侯将都城从中牟迁至邯郸。后来的赵武灵王赵雍推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终使赵国国土扩大了3倍。可惜由于赵雍在处理儿子继位问题上的糊涂,导致2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兵戎相见,后来正值壮年且身体健康的赵武灵王被次子赵惠文王赵何的军队围困在沙丘宫达数月之久,最终竟被活活饿死了。好在赵惠文王赵何堪称一代明君,他唯才是举,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东汉,曹操于邺城建魏都,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邺城就位于今邯郸市的临漳县。邺城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治邺惠民地。

  “大名在唐五代时兴起。宋代,大名为河北路治所,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府’,小说《水浒》中的人物卢俊义就出自那里。大名就位于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6公里处的大街乡。大名府鼎盛时人口多达百余万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史,而‘邯郸’这个地名三千年未变,是中国地名文化中的特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