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名仕乡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016年6月25日

  前次去苏州游玩时,江南水乡的柔美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我还想去那种地方,就想到了位于浙江省的绍兴市,故昨天我电话征求了菏桐他们的意见,结果是我们定于今天去往那里。

  8时30分许,我们准时在老地方会合。因也来建议先去绍兴东湖,故在他的引导下我们乘船直接飞到那里,继之降落于其附近一无人处。待下了船,我们来到景区,并买票进入了。原以为这个季节绍兴会很热,没想到今天是阴雨天气,感觉还算舒适。

  过小桥,我们来到游船码头,见到了传说中的乌篷船,这让我们有了乘船一游的冲动。在买票后,我和也来上了一条乌篷船,菏桐和特嘎则上了另一条。小船摇晃着前行,这是用脚划动的黑棚小木船,设计巧妙。

  也来说:“东湖位于绍兴古城东6公里处,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因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而称‘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造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久之,就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通过筑堤围湖,对水面稍加拓宽,使堤外是河、堤内是湖,致湖中有山、山中藏洞,遂成东湖景观。后又经数代百余年的装点,终使东湖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景区不大,但清净雅致、山形独特,且难得的是湖水清澈,傍着山峰,如同一面水镜。

  这时小船转向,连钻了2个石洞,其中之一叫“陶公洞”,入口狭小,仅能容一艘小舟缓缓进入,然洞内却是别有洞天,只听回音四起,犹如巨大的屏风,石壁曲折、垂直入水,宛若天开,在洞底沿石壁可仰望小片天空,有坐井观天之感。

  待船行至终点,我们便离船上岸了。而后,我们步行沿湖岸回返,走的是一侧有些崎岖的山路,途中我们顾望四周景致,亦觉有些趣味。

  可谓:

  千年石料场,掏空半座山。

  筑堤围成湖,终成大盆景。

  游览过东湖,我们打车来到位于绍兴市区的沈园,并买票进入了。

  也来说:“沈园原为沈姓旧业,是南宋时当地名园。现在的沈园是重建的,但园中的葫芦形水池,连同池边的假山、水井,都是宋代遗物。沈园之所以有名,主要源于陆游在这里写的一首词。故事是这样的,南宋诗人陆游在20岁时初娶唐婉,夫妻恩爱,却因唐婉婚后三年未育及小夫妻俩整日吟诗做对可能会影响儿子仕途等事由而为陆母所不喜,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致陆游被迫与唐婉分离。其后,陆游再娶王氏,唐婉见之则改嫁越中名士赵士程。10多年后,陆游春游沈园时意外与唐婉相遇,陆游伤感之下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词,唐婉读了不胜伤感,竟一病不起,郁郁而终,病中,唐婉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阕。陆游后来为此哀痛至甚,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陆游晚年更是每年春上必住沈园凭吊,在他84岁时,也就是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老体弱再游沈园,并作《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特嘎听了,问:“陆游为何如此听他母亲的话?唐婉的身世又如何?”

  也来说道:“这与陆游的家世密切相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于名门望族,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亦学识渊博,北宋时曾历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后赠少师、会稽公等职。北宋亡国时陆游才2岁,陆宰因受排挤而长期得不到重用,因此将希望寄托在陆游身上,期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孙女,唐介(1010—1069),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副宰相),其人刚正不阿,被朝臣称为‘真御史’。

  “唐婉(1128—116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

  我听后说:“据说那首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词是陆游在沈园随感挥毫而就,其才气令人侧目。唐婉后来和的词也是非常精彩,但据说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2句,并说当时‘惜不得其全阕’,明代时,此阕完整词出现,被疑是后人依据残存的2句补写而成,这是因为现阕相对平淡规整,若如此看确是可惜,想必原阕定是一番激情文字,这从‘世情薄,人情恶’2句中即可看得出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