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泉 城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我们已就过了午餐,故快步走过该街区,并在中途转向来到曲水亭街。曲水亭街的民居枕河而建,街依水而呈弧线状,宛若江南水乡,却又不同。

  也来说:“这里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房前屋后是弯弯的小溪和低垂的扬柳,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棵垂柳,一湾流水。’这里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

  曲水亭街相比芙蓉街变得安静了。仔细观察,能在这里发现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附近的民居还都是老式建筑,淳朴静谧,看起来很有亲切感,就像是回到了自己曾经的家园。这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石桥古韵、泉溪潺湲。我们坐在溪边,看着微风吹动柳树的枝条,阳光下,树影伴着波光融合在了一起。

  这时,我无意间打量起身边的菏桐来,回想每与菏桐在一起我都会感到无比踏实,他是个极真诚且睿智的人,此刻我不自觉地握了一下他的手并关切地看着他,菏桐见我如此,就微笑地轻轻对我点了一下头,而这竟让我感到格外愉悦。

  曲水亭街的游览,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了。

  其后,我们来到了附近的大明湖。刚进景区,我们即看见湖边有狭长的码头伸入湖中,那里有游船停泊。为节省时间,我们上了游船,以便在水上游览大明湖。待游船开动后,就见湖面微波荡漾,我们也顿觉凉快了起来。这里湖水澄碧、景色秀丽。

  也来说:“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已名扬四海了。宋代的曾巩有诗曰:‘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北宋熙宁五年(1072),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为防御水患,他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已专指城内湖区。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趋于完美。

  “大明湖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是由众泉汇流而成的,水质清冽,湖面面积46公顷、水深平均约2米。‘蛇不见、蛙不鸣、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为大明湖的四大怪,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岩浆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

  “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多处。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较多,有30余处名胜古迹,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尽在眼中。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清代书法家铁保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句道出了大明湖的佳处。”

  这里有一些造型各异的石桥,湖中,荷浪迷人,片片葱绿、花朵嫣红,湖边,堤柳夹岸,亭榭点缀其间。尤其,大明湖是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泉湖,非常难得,相比于绍兴的东湖,可以说大明湖是一个超大的天然盆景。

  游览过大明湖,因时间已晚,特嘎遂建议去就晚餐,我们于是在附近寻了一家饭店。我们只要了几碗豆腐脑和刚烙好的煎饼等食物,我教他们用煎饼卷上葱丝,再淋上少许沾酱,菏桐他们品尝后都说这样吃味道甘美、别有风味。

  餐后,我请也来为济南作诗一首,也来即吟诵道:“

  春秋时期属齐国,龙山文化发祥地。

  山东半岛之核心,遍地涌泉称泉城。

  西汉竹简写兵法,竹雕渔船呈祥和。

  趵突神泉经岁久,喷涌不止水声隆。

  石板路上飘仙雾,小桥溪水有人家。

  清泉汇入大明湖,绝美盆景在城中。

  济南城市大发展,珍贵古迹好留存。

  荷花杨柳今还在,湖光山色绘泉城。”

  听罢,我们都鼓掌对也来表示了赞赏。之后我们起身离开,并打车寻至一偏远无人处,待菏桐调来飞船后便乘船返回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