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西镇奇观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017年9月23日

  据传,崆峒山是道教第一名山,我提议去崆峒山游玩,并取得了菏桐他们的同意。今天我们即是去往那里。

  8时30分许,我们准时在老地方会合,随之在也来的引导下乘船直接飞到了崆峒山,向下望,但见森林茂盛。飞船继之降落于山下一座小镇旁后我们就下了船,此时天空多云、气温凉爽,感觉舒适。

  也来说:“这里是崆峒古镇,也称‘广成驿站’,可自此前往崆峒山。”

  我们来到售票处买票后,即乘小巴士车上山了,其间汽车沿山谷间的险急弯道上行,而车窗外已是层林尽染。

  也来说:“崆峒山,地处陇东,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地界内,距平凉市城西12公里,属六盘山系关山支脉,因其地处黄土高原之上,虽海拔高度在1456米—2123.5米之间,但其相对高度只有667.5米。崆峒山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崆峒山的形成源于其两侧的六盘山和太统山山体风化的泥沙,距今1.4亿年前的燕山运动使该山体抬升,地层发生断裂,伴随产生节理裂隙,山体被切割成山峰峡谷、陡壁悬崖,属上三迭系紫红色尖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

  “因相传此山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且传说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而被誉为‘道源圣地’。秦、汉时期,崆峒山是中西要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据考,司马迁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登临了崆峒山,这一年他24岁。崆峒山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及七十二处石府洞天之说,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古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之称誉。其中东、南、西、北、中五台,形似莲花,四面展开,中台突起,诸台环列。中台位于半山腰中心位置,海拔约1800米—1900米,相对较低且平坦开阔,是登山游玩的道路枢纽及进行休整的大本营,我们现在乘车正是前往那里。”

  特嘎问也来:“这里森林茂盛是何原因?”

  也来说道:“崆峒山三面环水,这是其森林植被茂盛的主要原因。由于茂盛的植被释放出大量水汽,所以空峒山经常是云雾缭绕。”

  及至中台,我们下了车,我发现这里果然地势相对平坦且视野开阔。

  也来说:“从这里去游览分为东线、西线,核心景点主要在西线。东线佛教的景点较多,道路较平坦易行且距离较近;西线道教的景点较多,道路崎岖难行且距离较远。”

  听也来这么说,我们遂决定先游览较近的东线。

  我们首先来到东台,在此俯视,但见山下平湖如镜、水波淼淼,很是秀美。

  也来说:“东台是观日出、云海、平凉市夜景的佳地。在东台绝壁上有个玄鹤洞,传说玄鹤原是侍候崆峒仙人广成子的一对童男童女。山下为弹筝湖,是在泾水上筑坝蓄水而成,因原先泾水水流激石、淙淙如琴,故得名‘弹筝’,拦河成湖后,筝声不再。”

  特嘎听了道:“若还是原来的湍急泾水,可能会更符合崆峒山缥缈的意境。”

  离开东台,我们来到了位于中台的**寺。

  也来说:“**寺初建于唐,几经兴废,历代都被视为崆峒山丛林道场的大寺。1992年,**寺被重新修葺。”

  见眼前有个巨大的“心”字,也来就说:“南朝梁时期,达摩,即菩提达摩祖师从古印度来到中国传教,他是中国禅宗的始祖。‘心’字来源于达摩点化他的大弟子时说过的话,即:‘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这时特嘎问也来:“为何称为‘**寺’?”

  也来说道:“轮是古印度战争中的一种武器。‘**’是佛法的别名,佛教徒借喻佛法能熄灭烦恼。释尊佛祖,即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尼泊尔一个小国的王子,得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或‘释迦文尼’,意为释迦族出身的圣人。当初,悉达多王子在鹿野苑向随他出家的5位侍者宣讲了他所探寻到的四谛教义,侍者听了王子的说法,如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心悦诚服地称王子为‘佛陀’,即大彻大悟的人,此次说法,佛教史上称作‘初***’。这就是该寺院如此命名的含义。”

  “那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特嘎问。

  “‘四谛教义’是佛教的根本道理,其他的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指世间现象,即‘世间果’,含苦、空、无常、无我这四相;集谛,指招致世间现象的原因,即‘世间因’;灭谛,指经过修行,消灭无明、烦恼、业果后的涅槃重生,为‘出世间果’;道谛,指完全明白了佛学道理,为‘出世间因’。其中苦谛、集谛是流转生死的道理,灭谛、道谛是解脱生死的道理。简单来说,佛教贯穿所有的是因缘而起,即‘缘起’,缘起的苦生、苦灭。”也来说道。

  也来说:“释迦牟尼传道于古印度,但他可能是黄种人,这从尼泊尔境内被发现的最早的释迦牟尼雕像上可以看得出来。”

  见有弥勒佛塑像,也来就说:“弥勒佛被称之‘未来佛’,佛经中记载56亿年后他将诞生,接替释迦牟尼的位置,因此被供奉在最前面。”

  当来在门前,也来说:“这里的三扇门,中间的为空门,两边的为无座门、无相门,不要走中间的空门,那是想出家的人才去走的。”

  **寺的佛教建筑较多,我们在此好奇地游览了一遍。继之我们穿过**寺来到塔院的古塔前,也来说:“此塔系凌空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塔高32米,为七级八角楼阁式空心建筑,塔顶有2棵松树,也已有200多年的树龄了。”

  观览过后,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招鹤堂。

  因见院内有棵树,也来就说:“此树为紫果云杉,其一身柏叶,每年春暖花开时五颜六色像孔雀开屏般,故名‘孔雀柏’。这种树只有雌雄异株才能繁殖,但崆峒山仅此一棵。”

  之后,我们来到北台,这里有莲花寺。

的根本道理,其他的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指世间现象,即‘世间果’,含苦、空、无常、无我这四相;集谛,指招致世间现象的原因,即‘世间因’;灭谛,指经过修行,消灭无明、烦恼、业果后的涅槃重生,为‘出世间果’;道谛,指完全明白了佛学道理,为‘出世间因’。其中苦谛、集谛是流转生死的道理,灭谛、道谛是解脱生死的道理。简单来说,佛教贯穿所有的是因缘而起,即‘缘起’,缘起的苦生、苦灭。”也来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