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两代帝都第2/4段
待走进碑楼,我发现里面的石碑颇显高大、雕刻的很是精美。
过了碑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城堡式建筑。
也来说:“这是方城,建于清初,城墙高约5米、周长370米,是陵园的主体建筑。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体现‘事死如事生’的传统丧葬观念。方城,南有隆恩门,是进出方城的必经之路,北有明楼,明楼城门为通往宝城的通道,城内正北正中建有隆恩殿,是方城的正殿,隆恩殿前广场两侧建有东、西配殿。”
及走进方城,也来说:“隆恩殿又称‘享殿’,坐落在台基上,面阔三间,为单檐歇山式,殿内正中供奉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的神牌。隆恩殿是举行祭祀典礼的主要场所,建于清军入关前,康熙十六年(1677)重建。殿前有焚帛亭,是大祭时焚烧祝版、纸张的地方。”
方城的形制类同北京的紫禁城,为黄琉璃瓦顶、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我们在方城内略看了看后,就沿隆恩门两侧上下城楼的蹬道上了城墙。
我们漫不经心地瞭望着风景,一边闲聊着,就听菏桐说:“福陵是中国清朝的第一座皇陵。努尔哈赤是清朝的缔造者,没有他就没有清朝。”
也来听了道:“努尔哈赤(1559—1626)是女真族人,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为明朝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从小练习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努尔哈赤10岁时母亲病故,备受继母虐待,为了生活,他时常与胞弟舒尔哈齐上山采集山货,然后把这些山货带到抚顺去卖掉,由此努尔哈赤在抚顺接触到了很多汉人,学会了汉文,且他喜读《水浒》《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后来努尔哈赤投身在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他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先登,屡立战功,受到李成梁器重。因努尔哈赤的外祖父,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的王杲叛明,被李成梁诛杀围剿,在一次围剿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均被杀,而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于归途中受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13副盔甲作为装备。回到建州后,努尔哈赤派人质问明朝朝廷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朝廷遂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之后几十年,努尔哈赤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针,最终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从此,努尔哈赤由明朝的臣属变成为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地方割据政权首领。1618年,因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并在著名的萨尔浒大战胜出后,陆续占领了开原、铁岭、沈阳等地。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失败并身受炮伤,数月后死,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终年68岁。努尔哈赤的继任者,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并于天聪三年(1629)选址沈阳东面的石嘴头山为乃父的‘万年吉地’,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杨鲁山迁来此处。”
特嘎听了说:“如此,努尔哈赤确是很有才能的人了。”
也来道:“努尔哈赤精通汉蒙文字,在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颇有建树,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本民族的文字,贡献卓越。”
特嘎问也来:“这里还安葬有他的皇后,相关的历史信息又是如何呢?”
也来说道:“在努尔哈赤众多的后妃中,声名最为显赫的莫过于叶赫纳拉氏——孟古姐姐了,也即孝慈高皇后,太祖一朝,只有她一人拥有皇后的正式称号。叶赫纳拉氏能获此殊荣,应归功于她的儿子皇太极,可谓母以子贵。孟古姐姐(1575—1603),其父为海西叶赫部(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叶赫乡)首领,她14岁时与努尔哈赤成婚,深得努尔哈赤钟爱,1592年生皇八子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另一个妃子乌喇纳拉•阿巴亥(1590—1626),其父为海西乌喇部首领,1601年,当时年仅13岁的阿巴亥就嫁给了努尔哈赤,成为侧福晋,1620年,阿巴亥升为大妃,支持家政。阿巴亥生有三子: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努尔哈赤去世后,诸王强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无奈,只能服从,与努尔哈赤同椁而殓,享年37岁,随同大妃一道殉葬的还有2个庶妃。据说,皇太极营造福陵后,将皇后孟古姐姐、大妃阿巴亥等一道与努尔哈赤合葬。”
这时,我们已移步到了北端的明楼,看见了月牙城、宝城,宝城也是有城墙的,有蹬道可下到月牙城内。
也来说:“明楼是方城最高的建筑,其城门与隆恩殿之间的神道上设有石柱门和石五供,其北为月牙城、宝城。明楼内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石墓碑,此碑是福陵的‘圣号碑’,与其他碑制不同之一是它被涂成许多色彩,金光闪闪、鲜艳夺目,不过1962年5月7日明楼毁于雷火,后修复,此碑因此受到一定损失。
“月牙城是方城与宝城间的一呈月牙状的空间带,古人认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代表团圆,月牙代表离散,因人死为亏,故将这里修成月牙形,以表悲哀。月牙城这种建筑形式是清代陵墓的一大特点,在明代及以前的陵墓中是没有的。在沉寂的月牙城北墙正中镶嵌着一座彩色琉璃照壁,此照壁又称‘月牙影壁’,据说这是地宫的入口。月牙影壁正中的‘盒子’内镶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及花瓶,枝繁叶茂、五光十色,花瓶中有11朵花儿,其中4朵是含苞待放,另外7朵则完全盛开,传说正好是清朝12代王朝的寓意写真:其中花瓶代表着努尔哈赤,旺盛的7朵分别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等兴盛的王朝,而含苞待放的4朵恰好是溥仪等4个短命的王朝,这应该只是巧合而已。
“月牙城之北即为宝城,宝城又称‘宝顶’,其下是福陵的‘心脏’——埋置灵柩的地宫。相传,修宝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城夯打衬土时,用十岁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原因是古人认为童男童女是圣洁、吉祥的象征。不过,地宫内所葬者除了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走。努尔哈赤于归途中受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13副盔甲作为装备。回到建州后,努尔哈赤派人质问明朝朝廷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朝廷遂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之后几十年,努尔哈赤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针,最终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从此,努尔哈赤由明朝的臣属变成为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地方割据政权首领。1618年,因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并在著名的萨尔浒大战胜出后,陆续占领了开原、铁岭、沈阳等地。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失败并身受炮伤,数月后死,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终年68岁。努尔哈赤的继任者,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并于天聪三年(1629)选址沈阳东面的石嘴头山为乃父的‘万年吉地’,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杨鲁山迁来此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