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云上金顶第1/4段
2018年9月9日
今天我们要去四川省的峨眉山,是昨天由也来提议的。
8时30分许,我们准时在老地方会合,后在也来的引导下乘船直接飞到了峨眉山,继之降落于山下一条道路附近。
待下了船,也来建议道:“峨眉山山高路远,有寺庙数十座,我建议咱们选择其中几个较大的寺庙游览,同时,为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需借助飞船来完成大部分的爬山任务。前面不远处就是峨眉山下的报国寺,我们可先去那里。”
我们依言来到报国寺,就见门前有一对造型生动的古旧石狮子,此时这里气温宜人,但雾气较重。
在买票进入后,也来说:“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报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其原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清初时迁至现址,康熙四十二年(1703)因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更名。现有殿宇五重,为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殿、普贤殿,均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依山取势、逐级升高。”
报国寺内香火旺盛、人头攒动,我们随意游览,但见花木繁茂、亭榭优美,古寺遗风一览无余。
游览过报国寺,我们随也来步行前往伏虎寺,沿途只见山青林密、翠竹掩映。
边行,也来边说:“峨眉山为蚀余山,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峨眉山景区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这4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峨眉山巍峨雄秀,位于神秘的北纬30°线附近,雄踞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主峰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金顶景区就在那里,那是2亿多年前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
“峨眉山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峨眉山有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峨眉山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3200多种植物,据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等。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等。
“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名山、普贤菩萨的道场,相传佛教于1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这里山势崎岖陡峭、四时风光各不相同:春天可赏杜鹃,夏季可游山避暑,秋季红叶满山,冬季则有瑰丽的雪景。故事《白蛇传》中的白蛇白素贞被描写为是在峨眉山的山洞中修行了1800年后才出山的。”
当来至伏虎寺附近时,也来说:“伏虎寺周围有‘布金林’,为峨眉山四大禅林之一,系清代僧人寂玩和尚依《大乘经》一字一株植树成林,计10.9万余株。”
到了伏虎寺,也来说:“伏虎寺又称‘虎溪禅林’‘神龙堂’‘虎溪精舍’,距报国寺1公里,位于瑜伽河与虎溪汇流处,海拔630米,初建于晋代,清代时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遂更名‘伏虎寺’,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也是峨眉山最大古寺之一。伏虎寺以山形如卧虎的伏虎岭下为基地,处于山谷中的风口处,寺院隐没于森森密林之中,山环水绕,构成了一幅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山谷中四季气流反复回旋,使得该寺院的屋顶上终年无败叶堆积,加之峨眉山经常下雨,让寺院变得非常干净,康熙帝曾因此为伏虎寺题写了‘离垢园’。伏虎寺的建筑多达百亩,从低到高,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等,伏虎寺拥有全山最大的罗汉堂。在大雄宝殿左侧后院内还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宝塔,塔高5.8米,为十三级八角形楼阁,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全文,该铜塔系一次性铸造完成,其体量较大且铸造精美,为中国铜塔之最,殊为难得。”
在买票进入后,我发现该寺院规模较大,院内竹翠花艳、十分干净。
我们先是好奇地游览了一遍后,就上到了一座寺宇二楼厢房外的凭栏座位处小坐。只见周围是硕大的庙宇和高大的柏树。此间环境幽静,只有阵阵旋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这让我们感到惬意。这寺宇是真正的木质古建筑,上覆青瓦,走在木地板上会“吱吱咚咚”地作响。
游览过伏虎寺,因也来建议去万年寺、清音阁等处,我们遂乘飞船前往。
飞船先是沿山坡低空慢飞至万年寺,继之降落于其附近一无人处。待下了船,我们即来至寺庙前。
在买票进入后,也来说:“自报国寺上行15公里可到达万年寺,万年寺雄踞于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海拔1020米,这座园林式的寺院是峨眉山最大的寺院之一。万年寺创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时名‘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名‘白水普贤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大臣张仁赞携黄金3千两于成都铸普贤菩萨铜像后运至寺内供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寺庙失火,仅存铜像未损,之后朝廷赐金修复,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月竣工,彼时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名‘圣寿万年寺’。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后陆续修复的。万年寺坐西朝东,依次为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全寺除砖殿为砖石穹窿顶外,其余均为木结构。无梁砖殿是仿古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共有5尊塔,前后还有4只鹿子表示吉祥,下面为正方形,此殿400年来共历5级—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殿内供奉的是980年茂真禅师主持铸造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像通高7.85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铸工精良。万年寺还藏有佛牙、贝叶经、御印等宝物,另供奉有4尊明嘉靖年间铸造的铜像。据说诗人李白来过这里。”
特嘎听了,问:“李白为何来此山?”
也来说道:“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身世不详,但李白自幼生活在蜀地是被确认的。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这样介绍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即唐代的识字课本。李白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篇,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那时他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唐代开元年间,年轻的李白来游
飞船先是沿山坡低空慢飞至万年寺,继之降落于其附近一无人处。待下了船,我们即来至寺庙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