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硬茬(改变了原来的写作风格,希望大家喜欢新风格)第1/3段
黎文生作为家族里的大哥,又是这次联建房的牵线人,义不容辞地当起了主讲人,介绍起整座老宅的情况。
黎家的祖宅只有正中木房,是民国时候建的,据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家族荣耀的见证,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墙上的木板都历经风雨,窗棂上的雕花和龙凤等图案已然满载沧桑,充满了风貌的痕迹。
用黎仕彬的话来说,当时为了做这些窗户,都是花了大价钱的,用银元请来周边技术特别好的木匠,花了近一个月才做出这几道窗户。
黎氏一族现在活着的老人小孩都在这栋房子里留下许多记忆,但再好的东西都抵不过时间的流逝,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房子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所以必须拆了重建。
站在堂屋前,杜纬浚问他们有什么初步的想法,打算拆除哪些建筑?
黎文生说全部都要拆,这次重新新房,必须修出气势,之所以请杜纬浚过来,也是为了更好的设计,打造一座别出心裁黎氏府邸。
初步的想法就是建一个四合院,以前的猪圈牛圈全部取消,只要住房,前面再配一点绿化景观。
因为地势太小,不能像苏州园林那样有山有水一步一景,所以风格就仿造日式枯山水来做。
杜纬浚说他们家族中有这么多人,如果连在一起建四合院,面积就比较大,而且四合院一般来说高度超过两层,就没有传统建筑的神韵,看起来不太美观。
反而因为高墙将整个场所围起来,就会出现造型单一,十分呆板。
黎文生当然晓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从事建筑行业也是十几年,大小项目见了不少,平时亦出入各种场合,已然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观念。
若是事情简单,他自己找人就干了,又何必麻烦杜纬浚?
当下使出浑身解数,将杜纬浚捧得高高的,直言就是因为复杂,才请专家出马,在黑水县,几个不晓得杜总是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又说他经手的项目,十有**都是从经纬设计院出来的,向身边亲戚介绍起杜纬浚的光辉事迹。
杜纬浚谦虚道“以前我们属于政府下属部门,相当于垄断行业,现在改制为企业,已经不如从前了,特别是外来的设计院大举进军黔州。”
卫煌上次请客吃饭就他们聊起,在外来设计院的冲击之下,经纬设计院的资质已然不够看,很多企业和政府领导都相信外来和尚会念经,但凡稍大的项目就会推给外地的甲级设计院。
只有那些外地设计院看不起,不接手的项目,他们才会找经纬设计院,比如新修厕所,几百平方米的宿舍改造。抑或是一些烫手的山芋,如墙体开裂,基础下沉之类的。搞得好像经纬设计院就是给他们擦屁股的一样。
所以这几年经纬设计院仅有的几个骨干,俞婕走的是上层路线,凭着以前的人脉,接的是还房小区或者是市政改造之类的项目;杜纬浚则侧重于是小型房开深度合作,在各乡镇推进小区项目建设;纪沛林则完全放弃了技术这一块,深耕人脉关系网,每天把时间都花在网罗关系之上,在外来设计院碗中抢饭吃。
卫煌一边听他们闲吹,一边思考着这个方案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只是沉默着不发言。
黎文胜问道“是不是不好整?”
卫煌点头道“是有点复杂,主要是你们人比较比,必须合理安排才能够用。”
黎文胜道“这就要麻烦你们多费心了,反正老一辈是三家,我们这一辈男娃儿也有四个,还有嫁出去的女娃儿,他们逢年过节也要回来,也要给他们考虑点房间,加上下头一辈,听说马上就要放开二胎,如果能生肯定要生一个才行。”
多生一个就意味着多要一间卧室。
卫煌粗略一算,这一家人,没有十七八间卧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每间卧室最小都要个平方米以上,再加上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少说也要修到六百个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
杜纬浚和他们扯了几句闲话,又回到正题之上,问他们想好要修多少房间没有?是一家一户来分套房,还是共用客厅,这样就能节花在网罗关系之上,在外来设计院碗中抢饭吃。
卫煌一边听他们闲吹,一边思考着这个方案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只是沉默着不发言。
黎文胜问道“是不是不好整?”
卫煌点头道“是有点复杂,主要是你们人比较比,必须合理安排才能够用。”
黎文胜道“这就要麻烦你们多费心了,反正老一辈是三家,我们这一辈男娃儿也有四个,还有嫁出去的女娃儿,他们逢年过节也要回来,也要给他们考虑点房间,加上下头一辈,听说马上就要放开二胎,如果能生肯定要生一个才行。”
多生一个就意味着多要一间卧室。
卫煌粗略一算,这一家人,没有十七八间卧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每间卧室最小都要个平方米以上,再加上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少说也要修到六百个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
杜纬浚和他们扯了几句闲话,又回到正题之上,问他们想好要修多少房间没有?是一家一户来分套房,还是共用客厅,这样就能节省一些面积。
黎仕强道“不能共用客厅,除了堂屋,其他房间都必须分开。”
黎仕昌亦道“一辈亲,二辈疏,我们死了,以后这个帐不好算,必须分开设计,各家是各家的。”
黎文胜就喜欢一家人和和气气的欢乐氛围,见父亲说出这种话来,不高兴地道“你少说两句不行,现在是我们在主事,你们就等着享福住新房。”
黎仕昌马上不乐意了,都说养儿防老,现在黎文胜把工作搞没了,回到家还对自己指手划脚,马上指着没建几年的砖房道“这些都是老子一手一脚拼出来的,即然要拆,就必须听我的意见,否则这事搞不成。”
黎仕强也是几十岁的人,孙子都开始上小学,早就没有当年跟着自己哥哥屁股后头下河捉鱼摸虾,满山乱跑的跟屁虫模样,淡然道“我这个砖房虽然说差点意思,住人还是没得问题。”
三家人中,最寒碜的无疑就是最有钱的黎仕彬一脉,黎文生和黎文长两弟兄在外打拼,赚了钱之后就在城里买车买房,把父亲接到城里生活,老宅就一直荒废着。
眼看黎仕彬年龄越大,落叶归根的思想就越重,每逢春节清明回来祭拜祖坟,或是老家有人办酒,看到自己的宅子坏的坏、破的破,就越发难受。
这几年,农村经济渐好,大部人外出务工,赚了钱回来都修起两层小别墅,反而是混得最为风生水起的黎家,在整个村子里就像最贫穷的人。
不管是嫉妒还是什么原因,闲话就无中生有,四处传开,有人说黎家是马屎汤圆外面光,内里早就不行了,什么有钱都是吹的牛皮,房子烂成那个批样儿都没钱回来修一下,简直影响燕子岩的形象。
甚至有人毫不避讳黎仕彬,当着面问他,现在你家文生还在做包工头啊,到底赚钱没得嘛,你家那个房子都要垮了,前段时间我还看到有蛇在里面钻,再不回来修以后就成蛇窝了。
甚至有人还向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