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封赏第1/2段
除了黄得功之外,上表支持朱由崧监国的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也都封了伯。
左良玉对此表现的非常大度,原因也很简单,他给他儿子捞了一个武昌总兵,而他的兵力又冠绝五镇之首,还是定策元勋,左良玉没什么不满的。
内阁除了史可法这个首辅和沈廷扬这个次辅之外,从北京来的户部尚书倪元璐仍任原职,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原京师工部尚书范景文现在是四朝老臣,德高望重,崇祯朝就是阁臣,因此范景文仍任原职,入阁办事。
历史上范景文是崇祯朝殉国的二十多个大臣中最早殉国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殉国的阁臣。
范景文能活到现在得益于朱琳泽勤王之时,让金胜进京师将范景文等人带到了南京。
原左都御史李邦华任吏部尚书,入阁办事。
姜曰广为礼部侍郎、王铎为礼部尚书、张慎言吏部侍郎三人均领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东林党人虽然此前反对朱由崧监国,朱由崧对此非常反感,但朱由崧还是不得不用东林党人,毕竟东林人在江南的影响太大了。
东林党人看似在内阁有优势,且内阁首辅也是亲东林党的史可法,但次辅沈廷扬和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三人身居要职,他们东林一系说不上有优势。
况且沈廷扬背后还站着闽王、左良玉和高杰,有军权为沈廷扬背书。
最惨的还要数马士英,马士英虽然加了个东阁大学士,但考虑到马士英挂名逆案,最终还是没能够入内阁。
百官的焦点聚集在闽王开府治事上,闽王开府治事,也是朱由崧的一块心病,奈何他监国就是闽王和左良玉给扶上来的,现在他也离不开闽王。
再者,沈廷扬、倪元璐、左良玉、高杰等人旗帜鲜明地支持闽王开府治事,朱由崧只能将反对闽王开府治事的声音压了下去。
不得不说,朱由崧的这一套封赏比较得体,没有让朱琳泽、沈廷扬一系过于坐大,也关照了东林党人,双方因此取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廷推结束,朱琳泽大摇大摆地在东林诸公愤愤的眼神中走出了武英殿。
他可是自国初削藩之后,第一个上武英殿廷推议政的藩王。
不过相比政治,朱琳泽现在更关心军事。
弘光朝的政治,朱琳泽打算交给沈廷扬等人去打点,这样他就能专注于秣兵历马,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明年清军就要南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历史上的江北四镇靠不住,左良玉也未必靠得住,想要挡住清军还得靠他自己。
他目前最大的问题的就是兵员太少,弘光朝的朝局现在既然已经稳定下来,后续他就可以着手大规模的扩军。
讲武堂二期的五十多名毕业生肯定是不够用的,三期讲武堂朱琳泽打算扩招至两百人,最好能够速成。
江南的八府一州是财赋重地,说什么也要保住,只要能够将这八府一州撰在手里,事情就大有可为。
这也是为什么朱琳泽宁可牺牲沈廷扬当首辅的机会也要让资历远远不够担任浙直总督的祁逢吉担任浙直总督一职。
至于广东和福建这两个仅次于江南的财赋重地,朱琳泽不是不想抓在手里,郑家在南京的利益代言人郑鸿逵力荐福建巡抚张肯堂就任闽广总督,东林党人也在后面推波助澜,就连和郑芝龙有旧情的倪元璐也支持张肯堂就任闽广总督。
多方压力之下,朱琳泽只能让出闽广总督这个位置。
刚刚出武英殿,就见黄得功愤愤不平地嚷嚷,对封赏表示不满。
只是左良玉和高杰等人在这里,黄>
讲武堂二期的五十多名毕业生肯定是不够用的,三期讲武堂朱琳泽打算扩招至两百人,最好能够速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