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雪压枝头暗香来第2/2段
据前一天孙博文介绍,羊城八景早在宋代就有,只是每个时代的羊城八景都略有不同,他们也没法全部游览,只挑了部分应景的去欣赏。
而早春的广州,最该去的自然是萝岗香雪了。
众所周知,广州没有雪,被称为香雪的是连绵十里的梅花,正所谓“十里梅花浑似雪,萝岗香雪映朝阳。”
魏子枫的前世来过广州,也曾听人提及此景,只是那时人们说的是他来晚了,要是早个若干年来,能看看香雪,那才叫没白来广州一趟。
萝岗之所以有香雪,是因为当地农民种植了大量的青梅,到了他们现在所处86年,正是青梅种植的顶峰,过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梅减产,农户大多转产经济效益更好的萝岗橙,至此,萝岗香雪便只存于历史记载之中。
几人去的时候虽然已经是花季的尾巴,“香雪”稀稀拉拉不甚美观,但也算了了魏子枫心中的遗憾。
不用抄作业的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魏子枫还没觉得玩多少时候就已经到了下午,几人买了点当地的手信,又坐个公交摇回了招待所。
稍事休息,孙博文便来了。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咨询极度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然而到了那个时候,很多人声称自己社恐。
在八十年代,连交通都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反而更容易沟通。
孙博文要说比魏子枫等人大了个五六岁,但一来魏子枫帮他追回了不少损失,二来魏子枫的见识谈吐完全不像一个高中生,他不知不觉就把他当做了同龄人。
甚至有时候,他感觉魏子枫有一种看透了世间事的睿智,仿佛他知道万物的规律,就没有能难住他的问题。
他看了看试图往对方身上“贴符”的陆青和苏元启,孙博文暗叹一声,这才是高中生应该有的模样嘛。
几个人都不喝酒,孙博文知道都是年轻人能吃,点了不少菜,都是广州当地的特产,什么深井烧鹅,白切鸡,蜜汁叉烧,还有各种海鲜,摆了满满一大桌子。
魏子枫连说够了,孙博文连骗子都给了两百多,哪在乎三块多钱的一只鸡?一个劲让他们吃好。
如果现场只有陆青苏元启他们几个在,说不定还有可能冷场,不过孙博文是供销科的,不管是供给,还是销售,都是靠语言的艺术,魏子枫更是平添了几十年的阅历,一直掌握着桌上的话语权,几句话一带,桌上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饮料过了三巡,魏子枫就把话题带到了录像机上。
“都说广州是中国的窗口,从窗口看东西确实不一样,这次我来就发现了不少上海没见过的事物,比如那个录像厅,孙哥你看过吗?”
孙博文笑道:“录像厅就是在窗口也是个新鲜玩意儿,出来没多久,我就去过一次。”
魏子枫笑道:“感觉怎么样?”
孙博文想了想,回道:“不错,就是座位差了些,坐一个半小时有点僵,但看看电影院里没放过的电影,是有点意思。”
“嗯,”魏子枫点点头,给孙博文递过去一瓶汽水,说道,“孙哥,你见识广,你说这东西要是开在上海能行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